國電電力寧夏新能源公司集控中心的負責人稱,該項目的后續二三期工程,還將計劃實現“單機性能優化”、“風資源利用優化”、“風場部分風機超聲波測風安裝和現有測風優化”、“啟停預判下達”、“場站線路單機性能提升優化”、“視頻監控”、“視頻對話與語音通訊結合”、“WIFI覆蓋全場及巡點檢跟蹤”、“故障預警及診斷”、“健康診斷”、“可靠性維護”等后續功能。
提升管理能力應成“智慧風能”建設抓手
風電專家表示,針對“智慧風能”,當前各企業的布局大都著眼于信息化水平的提高。但是,信息化的實現,除了信息技術的提高外,同時也與生產管理、運營管理的同步提高有關。亦即提升信息化水平也要以提升管理能力為重要抓手。
多方公開信息顯示,不少能源央企已將提升管理能力列為主要工作目標。例如中國國電集團便提出了以“提升管理、提升效益”為內容的“雙提升”工作。
為落實“雙提升”工作,國電下屬的國電電力寧夏新能源公司便選取了兩項“方法論”,業內人士認為此可成為“智慧風能”建設的借鑒樣本:
其一是從安全管理、設備管理、運行管理三方面尋找問題及改進方法。2015年以來,公司共提出近20條改進措施,包括制定安全監督和保證體系管理規范、建立管理人員定點聯系制度、加大應急演練與員工安全培訓力度、建立風場點檢工作模式、加大風機輔助設備改造力度、對風功率預測系統進行校驗并升級、增加超聲波測風系統或激光測風系統等,從制度和技術兩個維度“雙手抓藥”,解決了現存的管理問題。
其二是完善“單機管理制”。所謂“單機管理制”,簡單說就是將“每臺風機當作一個企業來管理”,雖然是技術層面的改進,但體現的卻是從粗放到精細的管理思維的轉化。它大體內容包含兩個方面:
第一是對單機各性能指標進行逐月比對,掌握每臺風機發電性能、健康水平,尋找出單臺風機最佳、最經濟運行方式,及時改變單機控制策略,適時進行設備檢修,爭取單機效益最大化,從而由點到面達到公司效益最大化;
第二是通過現有風機的單機運行數據收集、積累、計算,總結各種型號風機的共性缺陷和風資源利用率,為現有風機的技術創新、工程項目后評價工作及未來新建場站風機選型提供強有力的數據支持,確保投資效益最大化。
“目前,通過功率曲線擬合、功率曲線對比、單機橫向對比、單機縱向對比、單機監視及報警關聯部件、單機性能分析、曲線偏差率排行榜、風機切入切出風速對比、單機績效榜等功能的實現,我們已經基本完成了對風場電站運行指導、運行建議的全覆蓋,實現最大程度提高發電量的目的,并尋找到了公司新的利潤增長點。”國電寧夏新能源的相關技術負責人如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