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掃描二維碼,即可將本頁分享到“朋友圈”中。

智能化成風電行業發展趨勢 專家稱應同時提升管理能力
2015-12-25
來源:中國新聞網
瀏覽數:477
12月25日,在“互聯網+”已成為國家戰略的背景下,如何運用互聯網思維促進中國制造的質量提升,也將成為制造業不可忽視的發展方向。
12月25日,在“互聯網+”已成為國家戰略的背景下,如何運用互聯網思維促進中國制造的質量提升,也將成為制造業不可忽視的發展方向。有風電專家就此指出,融入大數據、云計算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風電機組的智能化將成風電行業的重要發展趨勢,這也是風電行業在十三五期間的重要布局著力點。
“智慧風能”成布局首選戰略
能源行業的觀察人士注意到,過去一段時間,“智慧風能”戰略已經成為眾多風能企業布局的“首選策略”,著眼點在于提升風機運行質量,實現風電場和能源網的智能化集成。風電設備智能化與智慧風電場建設料將成為行業發展的最新熱點。
以2011年由國電電力發展股份有限公司在寧夏注冊成立的國電電力寧夏新能源公司為例,其所運用的集控系統便集合了先進的數據通信技術、計算機技術及網絡虛擬化技術,通過對現場上傳數據進行歸類、整理、計算、分析,提升管理能力及經濟效益。
國電寧夏新能源的負責人介紹,集控系統配有標準硬件設備,采用分布式系統構架,可根據不同需求和現場情況自由搭建監控管理平臺,開放式介入新站點數據,方便靈活實現現場設備監視、大數據分析和總部對場站的綜合管理功能。
該集控系統的軟件系統便應用了C++、Java、Dotnet等多種高級計算機語言及技術及Ifix組態工具和BIReport動態報表工具等,系統整體分為監視模塊、報警模塊、SIS模塊、后臺計算服務四大模塊。其中監視和報警模塊采用C/S架構,應用組態工具實現秒級刷新,安全系數高,響應速度快,利于系統開發并方便后期維護;SIS模塊采用B/S結構,面向管理人員,可通過互聯網訪問,方便移動化辦公。
據悉,目前國電電力寧夏新能源的集控系統項目建設已完成了一期工程,主要實現了“狀態監視”、“基礎數據計算服務”、“基礎性能計算”、“風機曲線擬合”、“基礎擬合優度分析”等功能。在風機發電曲線偏差率、風機故障報警復位及時率、風機缺陷處理及時率、風機狀態轉換及時率等方面都大幅提升。2015年,國電電力寧夏新能源開發有限公司轉變經營理念、提升管理、狠抓落實,通過集控系統生產運行管理,提高經濟效益770萬元。其中通過集控單機效能分析,2015年發電量同比增加950萬千瓦時,直接經濟效益550萬元;通過集控統一管理提高設備消缺及時率,2015年與2014年對比,共計縮短檢修時間2310小時,間接經濟效益100萬元;通過集控大平臺、大營銷理念,增加間接經濟效益90萬元;通過集控系統風機狀態及時轉換,公司年綜合廠用量減少50萬千瓦時,間接效益30萬元。
國電電力寧夏新能源公司集控中心的負責人稱,該項目的后續二三期工程,還將計劃實現“單機性能優化”、“風資源利用優化”、“風場部分風機超聲波測風安裝和現有測風優化”、“啟停預判下達”、“場站線路單機性能提升優化”、“視頻監控”、“視頻對話與語音通訊結合”、“WIFI覆蓋全場及巡點檢跟蹤”、“故障預警及診斷”、“健康診斷”、“可靠性維護”等后續功能。
- 閱讀上文 >> 重慶路橋接盤順風能源多個電站 意欲構建新能源版圖
- 閱讀下文 >> 江西萬安成功簽約10億元風力發電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