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風電項目開發中,元江縣率先在云南省創新風電建設項目林地使用方式,風電開發與生態恢復并行,有效解決了林地使用問題,極大改善了當地森林防火條件,實現了發展與環保的雙贏。
在風電項目開發中,元江縣率先在云南省創新風電建設項目林地使用方式,風電開發與生態恢復并行,有效解決了林地使用問題,極大改善了當地森林防火條件,實現了發展與環保的雙贏。
山頂風車悠悠轉,山地林海美無邊。在元江縣羊岔街到紫陀駱連綿數十公里的山脊上,82位“白色巨人”列陣排開,威武地揮動著手中長劍,成為哀牢山上一道亮麗的風景線。沿著寬闊的道路 向“白色巨人”矗立的山脊上進發,道路兩邊各種鮮花綠草,在元江暖陽的呵護下競相吐露,成為環山公路的一道獨特景觀。誰能想得到,這就是風電場的進場道路。
風電場場長告訴記者,整個項目用地90多公頃,項目推進中難免影響原有植被和生態。為此,企業堅持“風電開發與生態恢復并行”原則,全方位落實建設中的水保、環保責任,力求將項目開發帶來的植被破壞等不利影響降至最低。
中廣核元江羊岔街風電場場長普智勇說:“目前采取的是大樹移植的方式,符合當地種植、生長的云南櫻花,到目前為止共種植了6000棵,投入的成本也比較高,但是這個能夠快速恢復當地的綠化。”
目前,羊岔街風電場在項目建設中同步推行生態恢復工程,建成進場道路63公里,完成道路擋土墻、邊溝砌筑等各類工程。同時,企業本著“消除建設痕跡、綠化全覆蓋”的原則,不僅完成風機平臺、道路及生活、生產區的綠化,還在道路上、下邊坡種植了波斯菊、高羊茅、紫薇槐等適宜當地生長的樹種,還沿主干道栽種櫻花樹苗6000棵,水冬瓜樹苗9600棵,打造40公里長的“櫻花長廊”和“天然凈水林”。 各項硬化、綠化和美化工程,將植被影響降至最低,創出了一條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協同共進的路子。
中廣核元江羊岔街風電場場長普智勇說:“我們風電場注重社會責任、重視生態修復、消除建設的痕跡,綠化達到全覆蓋。到目前為止,累計投入3200萬元,后續我們在每年也會投入一定的資金,繼續做好植被的恢復和保護工作。”
據悉,元江縣風能資源豐富。羊岔街風電場是玉溪最大的一個風電項目,該項目總投資14.15億元,2014年10月核準實施,2015年8月全場投運。中廣核風力發電有限公司先后在這里安裝單機容量為2兆瓦的風電發電機組82臺,還有兩個110千伏升壓站,兩條110千伏送出線路。在項目規劃初期,元江縣吃透政策,創新思路,先行先試,率先在云南省創新風電建設項目林地使用方式,采取進場道路與森林防火通道相結合建設的方式,突破了風電項目建設林地使用的審批,解決好風電項目建設使用林地的問題。在滿足風電項目建設的同時,既緩解了元江林地定額嚴重不足的壓力、減少了林地流失,也極大地改善了當地鄉村道路條件,以及森林防火和營造林基礎設施狀況,兼顧了國家、林農、集體、企業等多方利益,為有效提升森林火災防控能力,保障森林資源安全和鞏固生態文明建設成果,促進全縣經濟社會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真正實現了環境保護與發展的雙贏。
市林業局防火辦主任唐永軍說:“這個項目的最大亮點就是項目在實施、規劃的時候就與建設、保護與開發利用緊密結合起來,體現在整個項目規劃建設當中把道路的綠化、美化同步規劃、同步實施。”
由于堅持風電開發與生態修護并行的建設理念,羊岔街風電場為當地帶來的經濟、生態效益遠不止于此。目前,元江縣還與企業合作,依托風電場道路和生態優勢,全力打造“春賞櫻花、夏觀古茶、秋觀云海、冬賞瑞雪”的自然景觀,促進旅游業,實現產業聯動發展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