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我國能源結構優化調整的歷史機遇,從傳統業務轉向新能源領域,以技術創新和機制創新帶動企業轉型升級,是電力建設企業提升市場競爭力和生存適應性的重要表現,更是中央企業承擔社會責任的實踐路徑。 身處西南,守望高原,深耕電力勘測設計及總承包市場多年的四川電力設計咨詢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川電設計咨詢”),懷揣“奉獻綠色能源,共贏美好未來”的新能源業務成長愿景,在建設“美麗中國”的大合唱中,奏響了最動聽的旋律。
全產業鏈的綜合優勢
2016年1月28日,由川電設計咨詢總承包的爐霍貢唐崗5萬千瓦光伏電站正式并網發電,創造了國內海拔最高的光伏電站(含升壓站、送出線路)建設周期的新紀錄。
高海拔、低含氧、凍土施工、物流組織困難、經常性停水停電……當一切新能源開發所涉及的不利因素同時聚集于一個項目,在不到120天的時間內打通20千米左右的送出通道并完成19萬塊太陽能電池板的建設、安裝、調試,似乎成了不可能的任務。然而,在擁有多年川藏高海拔電力工程積淀的川電設計咨詢手中,依靠自身在數十項總承包項目中磨礪出的優秀項目管控能力,不可能變成了沒問題。
海拔3000米的涼山州喜德縣魯基風電項目位于重覆冰地區。由于地質條件復雜,設計團隊強化精細化設計,采用高清衛片和無人機遙感測量相結合的方式進行選址選線,大幅提升了選址選線的效率和成功率;通過優化設計方案,減少了施工工程量和對環境的破壞;同時針對項目特點,創新設計了35千伏集電線路鐵塔,可作為類似工程環境下35千伏架空線路標準化推廣使用。
近年來,該公司先后承擔了20余項風力發電工程,裝機容量逾100萬千瓦,近20項光伏發電工程,裝機容量近50萬千瓦,并在峽谷、山地等特殊地形區域鍛造出自身的特色優勢———作為新能源建設領域的新軍,川電設計咨詢交出的成績單可圈可點。
“在火電業務大規模建設的年代,設計企業很難有精力去關注小步快跑的新能源 市場。但隨著國家能源結構調整提速,在‘一帶一路’戰略引領和國際貿易倒逼下,我國新能源產業的前景非常廣闊。”面對能源革命的新形勢,川電設計咨詢總經理侯磊為企業勾勒出一張可持續發展藍圖,“我們將開發新能源業務作為公司積極培育、重點跟進的業務之一,主動進行嘗試和探索。”早在2007年,川電設計咨詢就曾選派專業技術能力強的設計人員到兄弟單位取經,學習新能源前沿知識,做好技術儲備。
2008年開始陸續提出并研究跟進了包括多軸跟蹤支架系統、風光農牧生態一體化實施方案、水面光伏等一系列當時較為先進的新能源技術和理念。通過引進專業人才、開展專業技術培訓等方式,該公司著力打造新能源業務架構,提升新能源市場競爭力。2014年,該公司在戰略規劃修編中,將新能源業務定位為培育型業務,并力求使之發展成為公司支撐型業務。
“也許在某一個方面,我們不是業內最強的,但是在新能源建設的全產業鏈上,川電設計咨詢的綜合優勢比較明顯,也很有競爭力。”深耕電力市場的川電設計咨詢,具備項目前期規劃選址、系統接入方案等方面的成熟技術和成功實踐,在協助業主完成項目核準方面也具有豐富經驗,其在高海拔、重冰區惡劣環境下開展電網建設的豐富總承包經驗可以在新能源總承包項目中成功移植。“目前,我們在新能源領域已進入了規模化發展階段,市場上不斷傳來的積極信號,也充分證明了這種思路的可行性和社會價值。”侯磊滿懷信心。
靠前服務的先導優勢
以電力勘測設計起步并精于總承包的川電設計咨詢,在電力建設市場的黃金時期,就已經開始主動謀求變革與發展。多年傳承的創新務實精神,賦予了該公司敢于直面競爭和挑戰的性格。
“經過科學分析,我們認為西南地區的新能源稟賦具備很大潛力,作為一家立足于四川的電力建設企業,我們有責任推進區域能源結構的調整。”川電設計咨詢副總經理李邱林如是說,“為此,我們著重調整了總體布局,積極服務能源開發相對薄弱地區的政府和業主,發揮我們在項目頂層設計上的靠前優勢,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按照這一總體設想,川電設計咨詢在新能源市場的紅海中走出了一條“高端切入、規劃先行”的可行路線。
從事過多個電源接入系統方案咨詢任務的川電設計咨詢公司,對四川電網現狀和四川省用電負荷有著詳細深入的研究和資料儲備,能夠科學高效選擇出最優的接入系統方案。2014年5月,由國家能源局指導的四川省涼山州風電基地規劃研究工作組成立,在《四川省涼山州風電基地規劃報告》的編制過程中,川電設計咨詢作為并網研究牽頭技術單位,負責風電基地消納能力和輸電方案研究。新能源并網和消納一直是新能源建設的難點和重點,深耕電網勘測設計多年的川電設計咨詢從事這一領域的研究,具有 明顯優勢。根據《規劃報告》,該公司提出了在涼山州規劃建設風電消納空間以及可行的風電送出方案,得到了業主的認可。
同時,川電設計咨詢在協助業主完成項目核準前期工作方面經驗豐富,率先涉足并擅長于川內新能源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和水土保持方案等工作。該公司研究編制的涼山州布拖樂安風電場4.95萬千瓦工程環境影響報告書,針對樂安濕地自然保護區黑鸛、黑頸鶴等保護動物,詳細分析了工程運行期對保護區內的生態環境影響,獲電力行業優秀工程咨詢成果三等獎;研究編制的涼山州會理長海子風電場水土保持方案報告書,清楚地界定了水土流失防治責任范圍,水土流失預測內容全面,并提出了可行的預測方法,榮獲電力行業優秀工程咨詢三等獎。
截至目前,川電設計咨詢共完成多項新能源規劃及可行性研究,承擔了會理長海子風電場、會東縣小龍潭光伏電站等數十個新能源項目的環評、水保任務。這些研究成果,均一次性通過主管部門評審,獲得了有關部門的肯定和認可。
帶動行業進步的技術優勢
2015年2月,有“國內目前最為復雜的山地光伏項目”之稱的涼山州會東縣小龍潭3萬千瓦光伏電站項目,正式并網發電。
在這個由川電設計咨詢承擔設計并協管的工程中,該公司創新思路,在行業內率先提出了光伏背板反光技術、光伏組件水冷循環技術和光伏建筑一體化試驗區等新概念。針對地形地貌復雜的情況,該公司在全國率先引進德國先進光伏排布軟件,并對山區光伏發電站復雜地形四維動態模擬陰影遮擋進行了深入研究,形成了一套基于數字化高程模型的復雜山地光伏電站解決方案,彌補并超越德國現有技術,使整個光伏電站基于時間軸全局可視化,達到了復雜山地光伏“可見即可得”的先進體驗,不僅大幅提高電站效率,還獨創性地提出了復雜地形光伏電站土地利用率的評價指標。“小龍潭光伏項目的投運,不僅意味著川電設計咨詢為建設‘美麗中國’盡到了一家央企的責任,還標志著我們掌握了一套基于數字化的國內先進復雜地形光伏電站設計、建設解決方案,填補了這一領域的空白,鍛造出一塊山區光伏電站設計和總承包的金字招牌。”川電設計咨詢副總經理鐘小平說。
光伏系統的設計和優化,無疑是推動光伏電站全生命周期度電成本下降最切實有效的途徑之一。同時,優質設備的使用對于電站質量的提升亦至關重要。以設計為龍頭的川電設計咨詢,長期致力于光伏電站精細化設計運用。其承擔的光伏電站設計方案,充分考慮做好生態保護和生態改善,合理有效創新設計方法,實現太陽能資源的高效化、系統效率的合理高效提升、土地利用集約高效,考慮光伏電站與數字技術、智能技術、網絡技術進行結合,使光伏電站建成后系統具備感知、分析、輔助決策與控制等多種功能。
川電設計咨詢積累了優秀的設計經驗并掌握了復雜地形等光伏項目設計的核心競爭力。加之優質的項目管理能力,為創建優質工程、實現項目成功履約提供了保證。
擁有國內外多個總承包項目建設豐富經驗的川電設計咨詢,在新能源總承包的項目 管理中,依然得心應手,在許多并不被業界看好的地域,川電設計咨詢通過發揮總承包模式的協調和執行能力,確保了工程的有序推進,獲得了業主的高度贊譽。
2015年12月31日投運的塘泥灣光伏電站項目,自開工便惡劣天氣不斷,降雨頻繁,嚴重影響了工程建設進度。結合現場實際狀況,川電設計咨詢制定有效措施,搶占先機、爭取時間,全力以赴快速推進工程進展。項目經理王光勛談到:“我們的項目管理原則就是確保全生命周期內的所有工作均能實現‘橫向到邊、豎向到底’。”為保證項目設備安裝進度需要,總承包項目部積極跟蹤設備材料招投標情況和設備制造及發貨情況,根據項目一級網絡進度計劃和現場實際施工計劃,編制了相關設備到貨計劃書,保證了設備材料的到貨進度不影響現場施工進度。塘泥灣35千伏配電裝置到主變的母線施工,按照常規應在主變安裝就位后,廠家現場測量尺寸后再制造。但是,由于主變到貨時間嚴重滯后,如果母線按照常規組織施工,必然無法滿足項目進度需要。為此,川電設計咨詢總承包項目部與公司設計專家反復溝通研討,決定打破常規,根據設計圖尺寸以及現場施工誤差情況,由廠家據此生產,并在誤差補償方面進行改進。最后,母線按期安裝到位,質量滿足要求,工程按期順利完成了并網啟動試運前的質量監督檢查驗收工作。
如今,該公司總承包的布拖、會理、會東等多項光伏總承包項目也正在緊張施工中,將于近期投運。與此同時,該公司一直在積極跟蹤海外海上風電項目設計和總承包,為搶占未來市場先機做好準備。
時間在轉,漸成規模發展的新能源業務,讓川電設計咨詢在感受到發展成果的同時,也深刻思索著未來的應對方略,在侯磊看來,“做一家國際水準的工程公司,需要在發揮傳統優勢的基礎上,深入研究市場,優化配置多方資源,用每一次成功的交付來獲得認可,用最貼心的服務體系來獲得信任。川電設計咨詢在新能源領域的發展,得益于綜合優勢,得益于務實創新,只要堅持下去,就會有更加晴朗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