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地處豫西的崤山山麓萬物復蘇,春意盎然。在陜州區張茅鄉東村、湖濱區高廟鄉嶺西村的兩個風力發電場,工人們正熱火朝天地緊張施工。
崤山是秦嶺東段規模較大的支脈之一,高山絕谷,峻坂迂回,地勢險要,自古以來是中原門戶的天然屏障。公元前627年4月,秦晉兩國發生利益矛盾沖突,秦軍派兵討伐晉國。秦軍千里奔襲,士氣低落,人疲馬乏,晉軍以逸待勞,士氣旺盛,奮勇殺敵,在崤山之戰中秦軍戰敗,留下了千古絕唱。
崤山山脈的北部與平緩的黃土覆蓋的丘陵相連,因而山地顯得高峻挺拔。陜州區張茅鄉的東村、湖濱區高廟鄉嶺西村海拔在800米至1000米之間,這里風力資源豐富,是風力發電場的最佳選擇。
三門峽市作為資源型工業城市,近年加快了經濟轉型步伐,打響了關停和淘汰落后產能的“綠色戰役”,先后關閉了小火電、小水泥、小剛玉等重污染企業800多家,大力發展風力發電新興產業,最大限度地減少環境污染,為崤函大地增添了一片綠色風景。在全國“十二五”規劃第四批風電項目中,河南省有項目14個,其中我市境內占有9個,總裝機容量達到76.5萬千瓦,至2016年底我市并網規模將達到134萬千瓦,占全省核準容量的65%,年上網電量可達30億千瓦時。與同等容量火電機組相比,年可節約標煤90萬噸,減排二氧化硫10700噸、粉塵600噸。
由國家發改委批準的三門峽市8個風電項目,預計總投資53億元,建成后年發電量12億千瓦/時,年銷售收入達7.3億元,實現利稅收入2.25億元。2015年,由市發改委牽頭召開的重點項目建設銀企對接會上,郵儲銀行三門峽市分行立足于國家發展戰略,服務于重點項目建設,與大唐陜州區新能源有限公司、華能澠池新能源有限公司、中電投河南新能源有限公司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截至2016年3月24日,該行已為東村、嶺西村兩個風力發電場投放貸款1.5億元,鼎力支持風電項目工程建設。
在東村風力發電建設工地,河南建總國際工程有限公司職工正在緊張施工。風力發電轉升壓站拔地而起,風力發電風機有的基座安裝已經完工。據建筑工程項目部經理郭國營介紹,風機豎起后高90米,風機每轉半圈可發一度電,兩個發電場將安裝75臺風機,預計2016年10月底風機安裝全部完成,年底正式投產發電。
站在崤山之巔眺望,令人浮想聯翩:2000多年前崤山之戰給當地居民帶來了多少災難?如今,昔日的古戰場,70多臺風機一起轉動,成為崤山一道亮麗的風景,將造福于子孫后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