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用電需求放緩且自身經營壓力沉重,但國家電網公司建設特高壓電網的力度不僅沒有減弱,反而逆勢上揚,使其成為電網投資中增長最為迅猛的領域。
本報獲悉,國家電網公司今明兩年計劃投入830億元資金搭建特高壓電網,約占電網建設總投資的15%,而在2006年之前,這項投資還是空白。
四年前,國家電網公司特高壓電網建設在爭議中起步,隨著今年1月初我國首條特高壓交流試驗示范工程建成投運,業界對于工程本身的爭論逐漸平息。不過對于未來特高壓電網全面建成后,其對電網企業自然壟斷屬性的技術強化以及對電力體制改革可能形成的阻礙,成為一部分專家學者新的憂慮。
大幅提速
2月11日,山西省長治市長子縣,兩年半前還長滿玉米(1607,7.00,0.44%)的一片農田,如今矗立著龐大的變壓器和開關設備,成為我國首個特高壓輸變電工程——晉東南-河南南陽-湖北荊門1000千伏交流特高壓交流試驗示范工程的起點。
上述試驗示范工程用于連接華北電網和華中電網,全長640公里,總投資約58億元,于2006年底開工建設,今年1月6日投入商業運營,其系統和設備至今運行平穩。該工程是目前世界上運行電壓最高、輸送能力最大、代表國際輸變電技術最高水平的特高壓交流輸變電工程,標志著我國在特高壓核心技術和設備國產化上取得了重大突破。
特高壓電網被稱為 “電力高速公路”,是指以1000千伏交流輸電網和±800千伏直流系統為骨干網架的、與各級輸配電網協調發展的現代化大電網。較之世界各國目前普遍采用的500千伏和220千伏電網,特高壓電網具有容量大、距離長、損耗低等優勢,不過其技術尚未成熟,耗資較大,在電網安全、設備制造、環境保護等方面存有一定挑戰。
國家電網公司新聞發言人、總經理助理盧健表示,特高壓交流試驗示范工程全面試驗驗證了特高壓交流輸電的技術可行性、設備可靠性、系統安全性、設計和施工方案的先進性以及環境的友好性,達到了預期目的。
從去年10月份開始,國內全社會用電量開始出現負增長,而國家電網公司受自然災害及電價政策影響,2008年利潤驟降85%,今年可能陷入虧損,但這些都沒有阻擋國家電網公司建設特高壓電網的步伐。該公司認為,從長期來看,鑒于中國能源資源分布和生產力發展極不平衡,特高壓電網是實現跨大區跨流域輸電、水火電互濟調解和全國能源資源優化配置的客觀需要。
以特高壓交流試驗示范工程為起點,國家電網公司正“整體、快速”推進特高壓電網建設。據了解,今明兩年,國家電網公司計劃投資830億元 (其中特高壓交流570億元,特高壓直流投資260億元)建設特高壓電網,在5500億元的電網總投資中約占15%,是增長最快、前景最廣闊的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