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基地”為鹽城基地、江蘇臨港基地和上海基地三大風電裝備和整機出口基地。其中,鹽城基地是國內最大的風電裝備基地和整機出口基地,可生產3MW、5MW和6MW的全系列風電機組,并完成了科技部863計劃10MW超大功率海上機組的課題研究。如今,華銳風電3MW、5MW風電機組已在上海東海大橋風電場和龍源江蘇如東海上風電場進入商用,與6MW以及以未來深海領域為目標的10MW風電機組共同構成了海上領域種類齊全的華銳風電“四種機型”。
同樣具有深遠意義的是我們所參觀的這座“五年標桿”海上風電場。在這里,華銳風電不僅完成了整機吊裝等多個國內首創海上風場建設技術,驗證了SL3000、SL5000風電機組的高穩定性和華銳風電在海上風電領域的技術實力,也為華銳風電培養了寶貴的海上運維人才。
從科研實力到生產基地建設,到高穩定性、種類豐富的海上風電機型,再到亞洲首座海上風電場——上海東海大橋風電場的成功建設和5年多的順利運行,以及十年的風電領域綜合實力,形象地勾勒出了華銳風電的海上風采。據悉,截至2015年底,華銳風電累計海上裝機容量170MW,在國內市場排名第二。
圖為東海大橋相關業主、運維單位技術人員接受中國能源報資深記者張子瑞(左三)采訪 擁民/攝
海上運維成新亮點
近來,華銳風電運維服務已成為公司戰略轉型之重。在多年與業主的合作中也給予了很好評價,東海風力發電有限公司副總經理任浩翰表示,上海東海大橋風電場102MW項目完成了我國海上大型風電場從無到有的創舉,東海風電與國內風機制造領域最具實力的華銳風電合作,5年的成功運行證明這一選擇是非常正確的,截至2015年底,上海東海大橋風電場102MW項目5年平均利用小時數達2082.4小時,累計發電量13.29億千瓦時,給風場帶來了豐厚的效益。
圖為東海風力發電有限公司副總經理任浩翰在媒體交流會上介紹東海大橋海上風場項目運行情況
華銳風電子公司、銳源風能技術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敬利表示,“華銳風電具有7年海上運維經驗,在國內從事海上運維的時間最長,經驗最豐富。基于全生命周期的經營理念,海上運維服務已成為降低海上風電運行成本,提高風機發電效率的另一大利器,將實現客戶和華銳風電的雙贏。”
據介紹,海上運維對于當前尚在興起的運維市場來說,因難度大、成本高、人才缺乏等因素,成為我國海上風電發展一大瓶頸。在為東海大橋風電場項目提供質保服務期間,華銳風電建立了完善的海上風場運行管理模式和海上運維團隊,保證了風電機組的高穩定性和風場運營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