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下“風聲鶴唳”典故的淮南八公山,正因風力發電項目破壞草木植被備受關注。
澎湃新聞記者接獲爆料,安徽省淮南市八公山風景名勝區壽縣片區建設的風電項目違反了《風景名勝區條例》,屬于違法建設,嚴重破壞了該景區山體植被。
6月23日下午,多名安徽省住建廳工作人員在接受澎湃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八公山的風力發電項目是違章項目,住建廳已經責令該項目停工,正在查處。
澎湃新聞從安徽省政協網站上檢索發現,2016年2月17日,淮南市政協副主席孟祥瑞向安徽省政協提交了題為《關于查處八公山風景區違法建設風力發電項目的建議》的提案。提案稱,該項目的建設違反了《風景名勝區條例》第24條、第26條、第30條,以及《八公山風景名勝區總體規劃》第55條“不得再建設大型水利、電力等基礎設施”等相關規定。
2016年6月22日,安徽省住建廳就該提案的復函報告稱,將嚴格落實省政府規劃督察員2014年10月27日下達的督察意見書要求,做好拆除和整治恢復工作,切實保護好這一歷史文化和自然景觀資源。
上述安徽省政府規劃督察員督察意見書要求,國電安徽新能源投資有限公司立即停止風電項目建設,恢復破壞的山體和植被,拆除已建設的風電設備。
另據淮南市當地一位不愿具名的環保人士告訴澎湃新聞,淮南作為國家的煤炭生產基地,主要依靠火力發電,根本不需要這種風力發電來解決能源問題,即便以新能源、清潔無污染的能源來建設也可以,但是總不能建設在一個風景名勝區上。
然而,6月23日,一名接受澎湃新聞記者采訪的八公山旅游景區工作人員表示,目前風力發電設備并未拆除,景區方面也還未收到拆除設備的通知。
八公山的風力發電項目是違章項目,住建廳已經責令該項目停工,正在查處。
歷史建筑附近裝上大風車,景區風電項目遭投訴
漢淮南王宮是坐落于八公山上的“淮南十景”之一。但最近去八公山旅游的游客發現,王宮頂上長出了一個“犄角”。
突兀出現在景區名勝古跡中的是用于風力發電的大風車。早在去年3月,大風車就已佇立在八公山上。景區工作人員此前接受《新安晚報(微博)》等當地媒體采訪時表示,大風車安裝后,不少游客感覺整體風景被破壞,曾向景區反映過。
據安徽網2015年報道,八公山地跨淮南和壽縣,大風車所在的南麓部分屬于壽縣片區,是正在建設的國電壽縣團山風電項目的風機。項目在建時,壽縣屬六安市管轄,于去年底劃歸淮南市管轄。
該項目由國電安徽新能源投資有限公司建設,用地面積約1.443萬平方米,預算總投資3.03億元。
2013年1月11日,中國政府公開信息整合服務平臺(安徽省分站)發布了關于國電壽縣團山風電場項目公示,顯示建設單位為國電壽縣團山風電有限公司,分類為《政府核準的投資項目目錄》中的省級核準項目。建設地點為六安壽縣,建設內容為建設36兆瓦風力發電場工程。
澎湃新聞從安徽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官方網站獲悉,2013年1月10日,安徽省發改委以皖發改能源[2013]21號文件,核準批復了壽縣團山風電項目。
不過,該項目開工建設后,投訴的聲音一直沒有停止。
早在2014年7月,有網民向“淮南市民心聲網站”投訴八公山風景區內違法在建風力發電項目,但相關部門未給予任何制止和處理。
澎湃新聞記者檢索發現,2016年2月17日,淮南市政協副主席孟祥瑞向安徽省政協提交了題為《關于查處八公山風景區違法建設風力發電項目的建議》的提案。
孟祥瑞在該提案中稱,八公山風景區作為風景名勝區、國家地質公園、國家森林公園、國家AAAA級旅游區,依法受到國家相關法律法規的保護。
提案稱,該項目的建設違反了《風景名勝區條例》第24條、第26條、第30條,以及《八公山風景名勝區總體規劃》第55條“不得再建設大型水利、電力等基礎設施”等相關規定。
2016年6月22日,安徽省住建廳向孟祥瑞送達了《對安徽省政協第十一屆第四次會議第0915號提案的答復》復函報告。報告稱,提案提出的“項目建設單位立即拆除違法建設;項目建設單位對已破壞的八公山風景區地貌和植被立即進行恢復”等建議,非常及時,也非常必要。
上述復函報告提出,下一步,安徽省住建廳將督促淮南市依法設立統一的八公山風景名勝區管理機構,加快推進八公山新一輪風景名勝區總體規劃的報批工作。
據2015年3月4日出版的《新安晚報》報道,為運送風機設備上山,山上修了很寬路的道路,沿途對山體、植被破壞嚴重。
淮南當地的環保人士2016年6月23日在接受澎湃新聞記者采訪時稱,在歷史文化名山上面建風力發電的大風車,破壞它的風景名勝和自然景觀,這是法律明確禁止的。
據淮南市政府官網介紹,八公山是一座歷史文化名山,1600多年前曾發生過以少勝多的軍事奇觀——“淝水之戰”;2000多年前,淮南王劉安在這里招賢納士,編著了“天下奇書”《淮南子》,第一次完整地確立了二十四節氣,發明了千古美食豆腐。
八公山名源于漢淮南王劉安和“八公”得道成仙的故事。方圓120余平方公里,有大小40余座山峰。在《淮南子》中許多有關八公山的典故,比如“投鞭斷流”、“八公山下,草木皆兵”、“風聲鶴唳”、“一葉知秋”等。
招商引資引來違法開工,責令拆除后仍投入使用
然而,身為歷史文化名山的八公山在火爆的旅游市場中顯得有些落寞。
據《安徽日報》2014年10月16日報道,剛剛過去的國慶黃金周,八公山景區共接待游客約15萬人次,門票收入僅94.42萬元。而同屬國家4A級旅游區,景區面積僅31平方公里的蕭縣皇藏峪森林公園,在國慶期間門票收入高達174.99萬元,是八公山景區的近2倍。
八公山所屬的壽縣是國家級貧困縣,八公山的“有名無市”使得當地旅游經濟發展一直難以突破。而建設于八公山上的國電壽縣團山風電項目為壽縣帶來了超3億的投資。
據《新安晚報》此前報道,安徽壽縣團山風電場項目工程部部長介紹,該項目是壽縣的招商引資項目,也是安徽北部地區建設的第一個風力發電項目。
但是,根據安徽省住建廳對孟祥瑞提案的復函報告,早在2014年6月,根據有關方面反映,住建廳發現八公山風景名勝區壽縣片區正在建設風電項目,并立即組織人員現場踏勘,7月12日壽縣建設局下達了責令停工通知書:“八公山風景名勝區壽縣片區風電項目違反了《風景名勝區條例》,屬于違法建設。”
2014年10月13日,壽縣城市管理行政執法局下達了責令改正通知書,要求建設單位停止一切施工活動,恢復地貌和植被。但是其間,八公山風景名勝區壽縣片區風電項目仍在違法建設。
2014年10月27日,安徽省政府城鄉規劃督察員再次對六安市政府下達了《關于對在八公山風景區違法建設風力發電項目的督察建議書》,項目建設被勒令停止。六安市人民政府承諾按督察意見書的建議進行整改。
2014年11月,安徽省住建廳向省政府辦公廳報送《關于八公山風景名勝區風電項目有關情況的意見》(建城函〔2014〕1083號),明確提出在八公山風景名勝區不能建設風電項目,已經發生的違法建設應當拆除,并修復(恢復)已經破壞的山體植被。
上述孟祥瑞的提案介紹,2015年2月,安徽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就風電項目的投訴,復函稱已與淮南市政府聯系核實并及時制止了淮南片區項目的建設。關于壽縣片區項目,住建廳組織進行了現場核實,并要求六安市、壽縣住房城鄉建設主管部門督促項目建設單位按現行有關法規要求停止一切建設活動。
然而,經過多部門多次的責令停止,八公山風景區(壽縣片區)規劃范圍內風電項目仍在施工建設。2015年9月9日,六安市政府官網發布《國電安徽壽縣團山風電場項目并網發電》,公告中稱該項目“現已完成20臺風電機組、開閉所設備的安裝及送出線路工程,全部并入電網發電”。
2015年12月3日,國務院批復同意將六安市壽縣劃歸淮南市管轄。
2016年6月20日,淮南市環保局官網發布《淮南市環保局關于擬作出國電安徽壽縣團山風電場項目竣工環境保護驗收意見的公示》,其中稱根據國電壽縣風電有限公司的申請,環保局對國電安徽壽縣團山風電場項目進行了竣工環境保護驗收現場檢查,“我局認為該項目環境保護基本符合竣工驗收條件,擬同意該項目通過竣工環境保護驗收。”
6月22日,安徽省住建廳在針對孟祥瑞提案的復函中表示,下一步,住建廳將進一步認真貫徹《安徽省人民政府關于加強城鄉規劃管理的意見》(皖政〔2015〕101號),接受委員的建議,嚴格實施規劃要求,督促淮南市依法設立統一的八公山風景名勝區管理機構,加快推進八公山新一輪風景名勝區總體規劃的報批工作,嚴格落實省政府規劃督察員督察意見書要求,做好拆除和整治恢復工作,切實保護好這一歷史文化和自然景觀資源。
6月23日下午,安徽省住建廳工作人員在接受澎湃新聞采訪時表示,八公山的風力發電項目是違章項目,住建廳已經責令該項目停工,正在查處。
隨后,澎湃新聞聯系了八公山旅游景區工作人員,他表示,半年前該項目已投入使用,雖然屢次收到拆除消息,但并沒有實際拆除,景區目前也還未收到拆除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