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夏季達沃斯開幕式現場,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出席開幕式并致辭。致辭中,李克強全面集中分析了中國經濟現狀,其中或許蘊含著中國下一步的經濟政策,信息量很大,值得細讀。
以下為全文:
尊敬的施瓦布主席先生,尊敬的各位政府首腦,尊敬的各位貴賓,女士們、先生們,朋友們:很高興和大家在天津又一次相聚。首先,我代表中國政府,對夏季達沃斯論壇的召開,表示熱烈祝賀!對各位遠道而來的嘉賓和媒體界的朋友,表示誠摯歡迎。
本次論壇是第十屆在中國舉辦的夏季達沃斯論壇。中國有句古話叫做“十年樹木”。如果把這個論壇比作樹木的話,經過十年的成長,特別是各位的精心培育,可以說現在已經枝繁葉茂,每年都有累累的碩果。這不僅向世界展示著中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進程,而且也為中國和世界共同走向發展和繁榮提供重要的平臺,提供智慧和力量。
1、中方將維護好發展好中歐、中英關系
大家都知道,國際金融危機爆發8年過去了,但是世界經濟的復蘇遠不及預期,全球投資貿易增長低迷,大宗商品和金融市場不時動蕩,發達國家和新興經濟體走勢分化,地緣政治的風險加大,不穩定的因素增多。
前幾天英國公投脫歐,對國際金融市場的影響已經顯現,世界經濟的不確定性進一步增加。在此情況下,推動世界經濟復蘇和各國經濟增長,需要共同應對挑戰,提振信心,來營造穩定的國際環境,共同尋求治本之策。
這里我也想說,歐洲是中國重要的合作伙伴,中方將繼續致力于維護好發展好中歐、中英關系。我們希望看到一個團結、穩定的歐盟,也希望看到一個穩定、繁榮的英國。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各國都不可能離開世界經濟環境去談本國的發展,所以需要攜手共進。
2、必須加快轉型升級
這次論壇以“第四次工業革命——轉型的力量”為主題,可以說也為人們尋求發展轉型提供了新的視角,具有現實意義。我愿意提幾點想法和大家交流。
第一,推動世界經濟穩定復蘇,需要積極實施結構性改革。解決世界經濟深層次的矛盾和問題,既要加強需求管理,又要著力推進結構性改革,以消除“病灶”。各國情況盡管不盡相同,但總的方向還是要針對經濟失衡,重點推進財政金融改革,放松管制,促進競爭,支持創新,擴大開放,協力促進世界經濟強勁、可持續、平衡增長。
第二,推動世界經濟復蘇,必須加快轉變轉型升級。全球經濟擺脫困境,最終還是要靠轉變發展方式,結構性改革實際上也是要推動新舊動能的轉變。世界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孕育興起,為此提供了歷史性機遇,這會有力地推動新經濟的成長和傳統產業的改造。各方應因勢利導,把政策的著力點放到轉型升級上,增強經濟發展的新動力。
第三,推動世界經濟穩定復蘇,離不開高效有序的全球治理。面對共同的挑戰,惟有同舟共濟,才能立己達人,這是正道通途。各國應采取更多增長友好型政策,加強宏觀政策協調,堅定不移地推進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致力于構建更加公平、公正、開放的國際經濟體系。世界主要經濟體在制定宏觀政策時,不僅要考慮自身的增長,也要考慮其外溢性的影響,因為我們都在這個地球村上生活。
3、中國不搞“大水漫灌”式強刺激
女士們、先生們! 經過多年的快速增長,中國經濟進入了新常態。面對持續較大的經濟下行壓力,我們沒有搞“大水漫灌”式的強刺激,而是創新宏觀調控方式,大力推進結構性改革,著力培育新動能,改造提升傳統動能。這幾年,保持了經濟的穩定增長,經濟的增速居世界主要經濟體的前列,而且結構調整取得了積極進展。
一路走來,可以說充滿風險和挑戰,但是令人欣慰的是新動能呈快速增長態勢,盡管目前在規模上還難以和傳統的動能等量齊觀,但它在保障就業、增加收入、促進轉型升級方面,乃至在推動發展方面,正在發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假以時日,異軍突起的新動能必將撐起未來中國經濟的新天地。正像本次會議的主題一樣,我們正在擁抱著新的產業革命。
4、中國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穩中有進
今年以來,在世界經濟增長繼續放緩的背景下,中國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穩中有進,保持在合理區間,的確來之不易。今年一季度經濟增長6.7%,進入二季度以來繼續保持穩定增長。夏糧有望再獲豐收,工業企業效益回穩提升,服務業較快發展,市場銷售平穩增長,CPI基本穩定、PPI降幅收窄,能耗強度和主要污染物排放繼續下降。特別是就業保持穩定,1-5月城鎮新增就業人數就達到577萬人,完成了全年目標任務的58%;5月份31個大城市城鎮調查失業率為5.02%,這幾年一直保持在這樣一個水平。
上半年中國經濟穩定發展,還表現在改革創新和調整轉型有新的進展。我們通過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改革和促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新增市場主體平均每天4萬戶;其中新增的企業就有1.3萬戶,今年1-5月份的增長速度高于推進這方面改革的前兩年。
另一方面,消費的主導作用,服務業成為第一大產業的優勢在不斷顯現,智能通訊、手機、新能源汽車等新興消費迅速擴大,旅游、文化、體育、健康、養老“五大幸福產業”快速發展,既拉動了消費增長,也促進了消費升級。還有一個方面就是和本次會議主題有關的,中國的新技術、新業態、新經濟在快速增長,高端制造業、電子商務等一些轉型升級的產業也在快速發展。新產業增長快的企業、行業、地區保持著良好的勢頭。總的來看,中國經濟的結構在優化、質量在提升、動能在積蓄。
5、中國經濟不會“硬著陸”
當然,我們也認識到,由于國際環境復雜嚴峻、國內長期積累的深層次矛盾凸顯,中國經濟穩定運行的基礎并不牢固。外需對增長的拉動力減弱,民間投資和制造業投資乏力,金融等領域存在著風險隱患,一些產能嚴重過剩行業和經濟結構單一地區矛盾較多,經濟下行的壓力仍然較大,困難不可低估。我們正視困難、坦承困難,恰恰表明我們有決心克服困難,有能力戰勝困難,中國經濟的希望將始終大于困難。
當前中國經濟發展的基本面沒有改變,宏觀政策也將保持連續性和穩定性。同時將繼續創新宏觀調控方式,加力增效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靈活適度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把資源更多地引向有利于補短板、增后勁、上水平的領域,引向有利于促進轉型升級的領域。
在調整轉型時期,中國經濟增長短期難免有起伏波動,傳統的數據會有這樣那樣的變化,但是也要看到,新經濟的成長帶來的新變化還有許多不在我們視野之內。我們通過推動結構調整來促進結構轉型,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中國經濟不會“硬著陸”,今年能夠實現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
中國經濟發展潛力大、優勢足、空間廣,前景光明。我們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但是我們有9億多勞動力,有1.7億多受過高等教育和有專業技能的人才,我們還是世界第一大制造國,是貨物貿易和服務貿易的大國,也是吸引外資和對外投資的大國。中國還是世界上第二大消費市場,中等收入群體數以億計,而且在不斷地增長。
農村的貧困人口也在逐年減少,城鎮常住人口每年增加上千萬,這是一個在世界上極具增長潛力的新興市場,是一個可以開發人的潛能的巨大舞臺。外國的投資者,當然也包括我們國內的投資者應該抓住這個機遇,一展身手。我們對中國經濟,不論是當前還是未來,都持樂觀態度。樂觀是充滿信心的表現,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信心引導預期,本身就是巨大的力量。
6、進一步推進“互聯網+”
女士們、先生們! 中國經濟正處于新舊動能接續轉換、經濟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我們將堅持發展第一要務,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在適度擴大總需求的同時,堅定不移地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抓好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推動發展從過度依賴自然資源向更多依靠人力資源和創新驅動轉變,使中國經濟持續保持中高速增長,邁向中高端水平。
我們將以創新引領經濟轉型升級。創新是發展的第一動力,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內容。我們要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要運用好創新的理念,就需要發展新經濟,培育新動能,就需要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要進一步推進“互聯網+”行動,廣泛運用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新一代信息技術,促進不同領域融合發展,催生更多的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推出更加符合市場需要的新產品和新服務,打造眾創、眾包、眾扶、眾籌的平臺,匯聚各方面力量加速創新的進程,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
昨天我去考察了天津一家只有270多人的公司,但是它建造了一個云計算的平臺,這個平臺上注冊的軟件工程師有20多萬,這些軟件工程師可以通過這個平臺提供他們新的設計,這個公司也可以通過這個平臺向他們尋求解決方案,而且他們有一個公平的分配模式。我們說發展新動能并不代表著不需要傳統產業的改造。實際上新經濟也在改造著傳統的產業。
我剛才舉例的這家公司,他服務的是4萬家企業,這里面大多數是傳統的制造業,其中15%以上是大企業,它主要為這些大企業的裝備產品進行智能改造,提供軟件等服務,使它們能夠智能化、個性化,更加符合市場的需求。諸如此類的企業在中國如雨后春筍般地興起,表明新的動能和舊的動能,或者說和傳統動能正在融為一體,他們共同推進著新的經濟結構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