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五大發電集團相繼召開年中工作會議,發布了系列上半年數據。在經濟新常態下,電力需求低速增長,五大集團發電量出現負增長,但綠色轉型步伐加快,面對市場形勢,亟須加快推進供給側改革以提升企業競爭力。
受經濟增長放緩影響,工業用電需求持續低迷,發電量一直在低位徘徊。五大發電集團上半年的發電量也印證了這一趨勢。其中,華能集團完成發電量2887億千瓦時,同比下降5.9%;大唐集團完成發電量2254.81億千瓦時,同比下降4.11%;華電集團完成發電量2263億千瓦時,同比減少1.54%;國電集團1至5月完成發電量1944億千瓦時,同比下降2.01%。
雖然電力行業過剩局面顯現,但發電裝機容量繼續快速增長,折射出區域性產能過剩風險加劇。
截至今年上半年,五大發電集團的低碳清潔能源裝機比重穩步上升。國家電投上半年固定資產投資中,清潔能源投資占比達到78.56%,截至6月末,清潔能源裝機占比達41.69%。國電集團上半年清潔能源投資占電源投資比重為74.4%,清潔可再生能源裝機比重達到29.8%,同比增加2.6個百分點。
截至6月底,華能集團低碳清潔能源裝機比重達到28.9%,同比提高1.4個百分點。大唐集團上半年完成電源投產容量231.57萬千瓦,全部為清潔可再生能源和百萬千瓦高效火電機組。
一方面電力綠色轉型加快,另一方面,棄水電、棄風電和棄光電問題依然比較突出。五大發電集團紛紛反映,今年以來,在國家促進新能源消納政策的影響下,棄風棄光情況有所好轉,但棄風棄光率仍然較高。
發電集團有關負責人指出,對煤炭產業,除規模較大競爭力較強的煤礦外,原則上都要進行處置。對電源產業,特別是燃煤發電,要轉變原有慣性思維,把控節奏,擇優擇機有序推進。發電屬于高負債行業,五大發電集團的負債率都在80%以上。五大集團表示,要研究具體措施,降低杠桿率,防范資金風險。
我國電價總體水平偏高,結構性矛盾突出,尤其是工業用電價格比美國高出50%左右。該負責人認為,在這種嚴峻的市場形勢下,五大發電集團要努力降低成本,通過管理、科技創新、調整投資結構等方式降本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