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風速風電是指風速在5.5到6.5米/秒之間,年利用小時數在2000小時以下的風電開發項目。我國低風速風電場的開發正逐步進入發展期。根據近兩年風電項目投資造價情況分析,年利用小時數達到2000小時以上的風電項目都有不錯的盈利能力,年利用小時數達到1800小時則大多數風電項目資本金財務內部收益率可以達到8%的要求。
低風速風電是指風速在5.5到6.5米/秒之間,年利用小時數在2000小時以下的風電開發項目。我國低風速風電場的開發正逐步進入發展期。根據近兩年風電項目投資造價情況分析,年利用小時數達到2000小時以上的風電項目都有不錯的盈利能力,年利用小時數達到1800小時則大多數風電項目資本金財務內部收益率可以達到8%的要求。
我國低風速資源非常豐富,可利用的低風速資源面積約占全國風能資源區的68%,且接近電網負荷中心,主要集中在安徽、湖南、湖北、江西等地區。在風能資源較好地區的高速風電開發受限于并網瓶頸而不斷“棄風”的背景下,低風速區風場開發逐漸引起各方關注。開發利用此類風能資源成為目前我國風電發展的重點方向之一,并成為我國實現2020年節能減排目標及可再生能源發展目標的重要補充力量。
與高風速區域相比,低風速區域開發風電存在以下優勢:一是可開發面積廣,開發潛能巨大;二是接近負荷中心,不存在遠距離送出,降低送出成本;三是電網條件好,低風速風電既可并網,也可離網就地使用,運行方式靈活方便;四是低風速風電單位造價會隨著推廣規模的不斷擴大而降低。
2011年,安徽省來安風電場竣工,成為國內首個低風速風電場,具有行業突破意義。從近幾年數據來看,低風速地區風電年利用小時數較好,但其開發還存在三個問題:第一,資源分布較分散,不利于大規模開發;第二,地質條件較復雜,增加項目建設不確定性;第三,氣象災害多,主要在我國西南部地區,存在冰凍、覆冰、雷擊、地質災害等。
這類風區主要是局地風,如山谷風、峽谷風、爬坡風等,這幾類局地風的共性是變風向。我國低風速地區還存在進場道路、交通運輸條件復雜,施工難度較大的缺點。
從國家能源局獲悉,在目前大基地風電建設之外,未來國家將支持在資源不太豐富的地區發展低風速風電場,倡導分散式開發,這意味著靠近負荷中心的低風速風電場開發將迎來巨大的市場空間。
國家能源局正在會同相關部門加緊風電接入電網和市場消納研究,著重提出電網受端省區的低風速風電開發和電網消納問題。這預示未來將加大這些低風速地區的風電裝機規模目標,某些省區的發展目標有望從不足10%提高到20%。
低風速風電機組的產生,被認為是用“中國式智慧”解決細分市場需求的最佳體現,低風速風電市場已經大幅推動低風速風電設備的需求。目前金風科技、遠景、國電聯合動力等領先的國內整機制造企業均已在低風速技術研發和產能布局方面取得了重大成果,已有相應產品研發成功。
隨著我國低風速風電技術的發展進步,中東部和南方資源區的風電已經步入規?;l展,預計“十三五”期間,中南部省份大量平均風速處于5.5-6.5米/秒的低風速或超低風速風電場,將成為建設重點。加強低風速風電開發將被納入“十三五”風電發展規劃,其相對應政策的需求也在增加。(龍源電力集團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