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23日,李克強總理對推進“中國制造2025”工作現場會暨國家制造強國建設領導小組第四次會議作出重要批示強調,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形成新動能培育與傳統動能改造提升互促共進,弘揚企業家精神和工匠精神,提升中國制造水平。

小伙伴們還記得不久前能力君發的分(炫)享(耀)貼嗎~
國家電網公司“風光儲輸示范工程”(以下簡稱“示范工程”)榮獲第四屆中國工業大獎。
這可是中國工業領域的“奧斯卡”哦~
那國家電網公司靠什么搞定工業“小金人”呢?
如何在新能源大規模并網的情況下,保障電網安全穩定運行?
在無任何先例可供參考的情況下,國家電網公司以創新驅動為自覺實踐,采用世界首創的風光儲輸技術路線,即“風光互補、儲能調節、智能輸電、平穩可控”。以“風、光、儲、風+光、風+儲、光+儲、風+光+儲”等7種組態運行方式,實現風儲、光儲和風光儲聯合等多種發電運行方式自動組態、智能優化和平滑切換,解決了發電精細化運行與控制,為大規模新能源并網及調度提供技術支撐。
如何從過度依賴金融和虛擬經濟轉向實體經濟,實現“再工業化”。
重整方向便是利用先進信息科技推動智能制造,打造“工業4.0”。
示范工程自規劃初期,就突出信息化的先導作用,在發電監控、系統運維、生產管理以及調度自動化等方面,著重加強信息化融合應用,有效提升了示范工程的智能化水平例如,示范工程的智能化運行維護系統,集故障智能預測診斷、檢修可視化指導與策略優化等功能于一體,可提高發電小時數5%,故障預測準確率達到90%以上。
一方面,企業可利用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以及分享經濟等智能技術和模式,為電力工業智能化水平提升提供新的理念、技術手段和商業模式;另一方面,將互聯網與電力工業綠色制造相結合,將促進傳統電力工業改造升級,不斷拓展工業升級提質的空間。
推動民族裝備工業升級
示范工程發布技術白皮書3部,取得發明專利87項,形成國家標準13項,打破了國外行業壟斷,提高了民族裝備的精品化、高端化水平。
示范工程還采用前瞻新技術30余種,涉及比亞迪、金風等國內54家新能源制造企業,應用具有自主知識產權設備119臺,國產化率達99%。
工程涵蓋7種類別風電機組,選型和建設嚴格遵循國家相關技術標準、規定,采用統一平臺監控,統一遠程故障在線監測,實現數據通信友好上傳,有功、無功遠程可調。

國家風光儲輸示范工程。攝影/王為民
大獎拿的實至名歸,不光能力君自豪滿滿,連業界專家也贊不絕口。
大咖
01、中央企業智庫聯盟秘書長彭建國
國家電網公司依托遠距離、大容量、低損耗的特高壓技術,推進“一帶一路”經濟帶輸電走廊建設,特高壓設備企業、智能電網裝備核心企業受益明顯,必將為整個電網設備產業進一步提升智能化水平,參與國際市場競爭奠定堅實的基礎。
大咖
02、中國社科院工業經濟研究所所長黃群慧
對于電力工業而言,實現《中國制造2025》各項目標,可以將能源互聯網和綠色制造相結合,提升電力工業的綠色智能化水平。一方面,企業可利用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以及分享經濟等,為電力工業智能化水平提升,提供新的理念、技術手段和商業模式;另一方面,將互聯網與電力工業綠色制造相結合,有利于促進傳統電力工業改造升級,不斷拓展工業升級提質的空間。
大咖
03、羅蘭貝格管理咨詢公司合伙人許季剛
工業4.0意味著通過人、物和系統的結合,在不同企業間建立起動態、實時及能夠自我管理的價值創造網絡,實現對成本、效率和資源消耗等多個維度的系統優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