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4日,國家電網召開2010年工作會議,規劃于2010年在電網建設方面投資2274億元,“智能電網”作為投資重點。
按照國家電網勾勒的目標,到2020年,基本建成堅強智能電網,形成以華北、華東、華中特高壓同步電網為接受端,東北、西北電網為輸送端,連接全國各大煤電、水電、核電和可再生能源發電基地的堅強電網結構。
一旦入網瓶頸攻克,風電、光電等新能源電力將迎來新的發展時期。
提速原因
截至2008年底,風電的裝機容量也從2002年前的46.8萬千瓦迅速發展到1200萬千瓦,大增了25倍,是“十一五”規劃任務的2倍。到2020年中國風電裝機將達到1.2億千瓦,約為2008年裝機量的8倍多,比原先的規劃目標大為提高。
不過,與高歌猛進的裝機速度大相徑庭的是,近三成的機組處于閑置狀態。
內蒙古風力資源約占全國風力資源1/3,但其風能資源的格局卻是,1/3已開發,1/3在開發,1/3被閑置。據估算,截至2009年年底,內蒙古風電并網累計裝機容量或將超過600萬千瓦,居全國首位,不過這也與“十一五”規劃中1000萬千瓦的指標相去甚遠。
風力發電不穩定,接入技術、輸電技術不過關,均是風電發展建設過程中最為敏感的焦點問題。風力屬于不可控的能源,時有時無,時大時小,而要把風電變為穩定的電源,就需要對它進行調峰。
國家電網對外連絡部新聞處副處長劉心放向媒體介紹,調峰的方法有很多,比如,建蓄能電站、儲能基地等,但這些都比建堅強型智能電網的成本高、適用性也較弱。“建智能電網可以實現全國性的電力調配,從而把清潔能源送到需要電力的地方,實現電力供需的實時調配。”
“清潔能源的發展,對電網提出了新的要求。”劉心放表示,只有建設智能電網,才能適應并推動清潔能源的發展。
這也是國家電網建設智能電網提速的原因之一。
中投顧問能源行業首席研究員姜謙對《中國產經新聞》記者表示,智能電網的建設對于新能源產業的快速發展也將是一個極大的推動。電網建設滯后,無法容許間歇性發電形式接入,而智能電網的建設將使這一問題迎刃而解。
姜謙表示,就新能源產業來說,國家此前的一系列新政實施加之即將公布的《新能源發展規劃》已經使其吸引了大量的社會投資,而智能電網建設帶來的利好將使這一吸引力進一步擴散。
呼吁政府支持
目前,國家電網正在爭取把智能電網的建設納入到“十二五”規劃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