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4月24日,習近平總書記在視察三峽工程時指出:“三峽工程的成功建成和運轉,使多少代中國人開發和利用三峽資源的夢想變為現實,成為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發展的重要標志。這是我國社會主義制度能夠集中力量辦大事優越性的典范,是中國人民富于智慧和創造性的典范,是中華民族日益走向繁榮強盛的典范。”4月2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深入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上指出:“三峽集團要發揮好應有的作用,積極參與長江經濟帶生態修復和環境保護建設。”總書記的親切關懷和重要指示,是包括三峽集團在內整個中國電力行業的共同榮譽,是對三峽集團長期以來服從服務國家戰略、認真履行黨和國家賦予歷史使命的肯定和鼓勵,也是對三峽集團未來承擔更大責任、作出更大貢獻的激勵和鞭策。
按照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批示和重要講話精神,以及國務院有關要求,國家發改委、國務院國資委會同有關部門研究制定了三峽集團新的發展定位,明確要求三峽集團圍繞服務國家戰略,深入踐行新發展理念,發揮好“六大作用”。即:一是要求三峽集團在促進長江經濟帶發展中發揮基礎保障作用;二是在共抓長江大保護中發揮骨干主力作用;三是在帶領中國水電“走出去”中發揮引領作用;四是在清潔能源轉型升級中發揮帶動作用;五是在深化國有企業改革中發揮示范作用;六是在履行社會責任方面發揮表率作用。
一直以來,三峽集團始終把服從服務國家戰略作為最大戰略,在服從服務國家戰略進程中不斷實現自身的發展壯大。
三峽集團高標準高質量建設運行管理好三峽工程,全面發揮三峽工程防洪、航運、生態、發電、補水等綜合效益。2018年三峽工程攔蓄洪水117.7億立方米,三峽船閘過閘貨物量超過1.4億噸,三峽電站發電量首次突破1000億千瓦時,三峽水庫枯水期為下游補水227億立方米,累計為下游補水超過2400億立方米,實現了生態效益、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協調統一。三峽工程已經成為世界級的現代水電基地、生態示范基地、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科普展示培訓基地。
三峽集團在金沙江下游建成投運溪洛渡、向家壩兩座巨型水電站,正在全面推進烏東德、白鶴灘水電站建設。這四座巨型水電站是國家能源戰略布局“西電東送”的骨干電源點和長江防洪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系列巨型水電站建設,三峽集團與兄弟企業共同努力,帶動中國水電裝備制造業先后實現了70萬千瓦、80萬千瓦水輪發電機組的國產化,最終實現100萬千瓦水輪發電機組自主研發,助力我國水電從小到大、從弱到強,直至全面超越。同時,通過金沙江下游水電開發,三峽集團全面實施“四個一”水電開發理念,為水電開發與地方經濟社會發展之間的相互關系賦予了全新內涵,庫區經濟社會得到快速發展。
三峽集團通過并購海外優質清潔能源項目,成功進入水資源豐富、市場機制成熟的南美市場。積極入股葡萄牙電力成為第一大股東,并借助葡萄牙電力全球化平臺成功進入歐美發達國際市場。在非洲、東南亞等發展中國家興建了一批具有重大影響力的民生水電項目,為促進當地經濟發展和改善貧困作出了貢獻,在國際市場尤其是“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形成了具有影響力的三峽品牌。
三峽集團按照中央部署和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領導小組辦公室的總體安排,組織動員全集團的資源全力投入大保護工作。中央要求建立的包括長江生態環保集團在內的五大平臺已基本構建,在九江、宜昌、蕪湖、岳陽4個第一批試點城市先行先試工作全面展開,21個先導工程已經開工,第二批12個合作市縣全部完成對接,正在推進和規劃中的項目總投資匡算總額超過800億元。
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進入新時代、長江經濟帶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的關鍵時期,三峽集團又一次迎來重大歷史性機遇。黨的十九大明確提出,要加快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根據國務院國資委關于創建世界一流示范企業的總體部署和安排,三峽集團將進一步聚焦清潔能源和環保產業,大力實施創新驅動戰略,持續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加快創建世界一流清潔能源集團。
一是建設運行管理好以三峽工程為代表的世界級梯級巨型電站,發揮長江流域梯級水電站在創建世界一流企業中的“壓艙石”作用。重點要高質量完成總裝機容量2620萬千瓦的烏東德、白鶴灘兩座世界級水電站建設,確保烏東德、白鶴灘水電站分別在2020年7月和2021年7月實現首批機組投產發電,國內可控水電裝機容量達到7200萬千瓦,基本建成全球最大的沿江清潔能源走廊;要積極推進以三峽工程為核心的長江流域梯級電站聯合優化調度,顯著提高水資源綜合利用水平,充分挖掘長江流域梯級電站綜合效益。
二是主動服務國家“一帶一路”倡議和國家外交戰略,充分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與兄弟單位一起,加快培育我國清潔能源產業國際合作和競爭新優勢,發揮品牌、技術、資金和資源優勢,共同帶領中國水電的產能、裝備、技術和標準“走出去”,將中國水電打造成為繼中國核電、中國高鐵之后第三張靚麗的“國家名片”。
三是堅持統籌謀劃和戰略布局,搭建高水平的海上風電規模化開發平臺。在資源稟賦較好的地區,與包括兄弟單位在內的上下游企業共同努力,通過大容量海上風機、先進施工技術的應用及創新運維模式等手段,持續降低工程造價和運維成本,力爭2021年打造若干個具備平價上網條件的海上風電示范項目,推動我國海上風電平準化度電成本顯著下降,大幅縮小和歐洲先進國家之間的差距。
四是持續深化長江經濟帶11個省市、相關企業、規劃設計科研院所、金融機構的戰略合作,激發投資對共抓長江大保護產業鏈的巨大帶動作用,探索以股權為紐帶深化生態環保產業鏈企業的合作,推動重大合作項目落地,加快構建各方共抓長江大保護的大格局,帶動長江干流和主要支流沿線城鎮污水治理取得明顯成效,助力國家打贏長江保護與修復攻堅戰,扎實發揮好在共抓長江大保護中的骨干主力作用。
五是優化整合科技資源布局,搭建開放協同的科技創新平臺,統籌做好重大科技攻關,加快掌握引領大水電、海上風電運行和生態環保領域的全球領先關鍵技術、“卡脖子”技術,持續加大科技成果轉化和工程化應用力度,加快建立產業鏈協同、產學研用一體化的自主科技創新體系。
六是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脫貧攻堅的決策部署,踐行共享發展理念,深化社會責任理念,強化社會責任管理,推進履行社會責任全面融入創建世界一流清潔能源集團大局。
本文刊載于《中國電力企業管理》2019年04期,作者系長江三峽集團黨組副書記、董事、總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