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8日12時,茫茫南海上,大型起重船“創力”號緩緩起吊主鉤,鉤起甲板上的高強度吊帶,逐漸移至海面上的穩樁平臺。平臺上,工程師胡濤文正帶領10多位同事復測平臺的水平度——經過前段時間的風浪,管樁平臺出現偏差。
在機器的輔助下,他們慢慢進行調平。一個小時過去,兩個小時過去……胡濤文在平臺上不知走了多少圈,勞保服濕了又干、干了又濕,礦泉水也喝了三大瓶。
這個穩樁平臺是中廣核南鵬島海上風電場50號機組所處的位置,也是“創力”號進場后的第6個施工機組。
“創力”號長198.8米、寬46.6米、深14.2米,起重能力為4500噸。胡濤文介紹,該船配備了國際先進的DP3動力定位系統,是世界上最先進的大型搶險打撈起重船之一,于去年底下水,今年2月交付上海打撈局使用,3月駛向陽江,南鵬島海域可謂她的“首秀”。
“創力”號承擔中廣核南鵬島海上風電場25臺風機機組的基礎施工,包括鋼管樁和導管架安裝。船上有船員和工作人員七八十名,自從3月中旬進場施工,他們中絕大部分人在船上已經呆了兩個多月,吃在船上、住在船上,工作、娛樂也都在船上。
“除了‘創力’號,在我們項目所處海域,還有兩條作業船。”作為業主方,中廣核陽江海上風力發電有限公司項目部副經理朱國權經常上船檢查指導工作。他介紹,最早進場的作業船是“宇航3000”,負責目前正處在海上升壓站的位置,準備進行升壓站導管架的安裝;“海龍興業”號于今年5月初進場,目前處在3號風電機組的位置,正準備吊裝風機。
波瀾壯闊的海面上,幾條船遠遠相望,互相守候。盡管相鄰不遠,但不像陸地上可以“串門”,船上的工作人員幾乎沒有來往。朱國權說,為了加快施工進度,接下來還將組織幾位“船伙伴”加入,比如“華天龍”“建基5002”……工作人員也將達到五六百人,掀起海上施工的高潮。
中廣核南鵬島海上風電項目由中廣核新能源控股有限公司投資建設,總投資約70億元人民幣,規劃裝機容量為400兆瓦,擬布置73臺5.5兆瓦風電機組,同時配套建設1座220千伏海上升壓站和1座陸上集控中心。
朱國權說,自從去年10月15日海上風機基礎開始沉樁,工作人員爭分奪秒搶抓施工窗口期,預計今年6月吊裝首臺風機,6月底完成海上升壓站吊裝和首根海底電纜敷設,8月實現首臺風機并網。今年內計劃完成61臺風機基礎施工和30臺風機吊裝,計劃2020年12月31日實現全容量投運。
記者手記
近半個月,本報記者分批出海走訪了幾個項目,深深感受到海上風電建設所掀起的滾滾熱潮。光是在南鵬島海域,記者就見識到了多艘大型搶險打撈起重船“鏖戰正酣”,有國內最新最先進的“創力”;有曾經因為起吊“南海I號”而譽滿全球的“華天龍”;有別具一格的支腿船“海龍興業”……
記者了解到,目前國內服務海上工程的大型搶險打撈起重船并不多。“適合廣東海域施工的2000噸以上的浮吊船大概只有14艘左右、支腿船大概六七艘。”中廣核工程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而作為記者,能在陽江海域一下子集中“閱覽”這么多各式各樣的起重船,心中不由得充滿感慨:這是陽江建設海上風電之都的一個縮影,也是陽江建設海上風電之都的萬丈豪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