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廣東省發布《關于促進我省海上風電有序開發及相關產業可持續發展的指導意見(征求意見稿)》明確對于2022年、2023年全容量并網的項目給予地方補貼,同時建設平價上網示范項目。根據本次征求意見稿,2021年全年廣東省海上風電新增裝機容量將達到300萬千瓦,2022-2025年年均新增裝機容量275萬千瓦,遠超此前行業預期。
征求意見稿要求確保三峽陽西沙扒等13個項目2021年底前全容量并網,三峽陽西沙扒三期等6個項目力爭2021年底前全容量并網,從而盡可能享受含國補的上網電價。對于2022年、2023年全容量并網的項目分別給予1500元/kW和1000元/kW的補貼,補貼后的項目電價采用廣東省燃煤發電基準價(0.453元/kWh),對2024年起并網的項目不再補貼。
值得注意的是,地方補貼總裝機容量不超過450萬千瓦,其中2022年補貼項目總裝機不超過210萬千瓦,且采取“先到先得”的原則。為了探索海上風電平價上網模式,廣東省計劃安排600萬千瓦海上風電項目作為平價開發示范項目,由明陽智能、上海電氣和金風科技等3家風機企業主導,對于按預期并網的項目給予每100萬千瓦獎勵1億元的獎勵。
該舉措打消了此前業界對于2022年國家補貼全部取消后的海上風電市場普遍持有悲觀情緒,即認為2021年搶裝潮后我國海上風電產業可能進入一段時間的深度調整和適應;首創證券表示,這一政策將進一步鞏固海上風電頭部制造企業的強勢地位和競爭力,行業集中度將進一步提升。
據南方電網公司統計,截止2020年底,廣東海上風電并網容量達到101萬千瓦,較2019年同比增長259.34%;在建海上風電容量達800萬千瓦,高居全國首位。本次征求意見稿中首次提出計劃到2021年底,全省海上風電累計裝機容量達到400萬千瓦;到2025年底,達到1500萬千瓦。
首創證券據此推測,2021年全年廣東省海上風電新增裝機容量將達到300萬千瓦,2022-2025年年均新增裝機容量275萬千瓦??梢?,“十四五”期間廣東省海上風電裝機速度將遠超此前水平,海上風電產業迎來高度景氣。
值得注意的是,征求意見稿首次提出“協調國家盡快出臺專屬經濟區海上風電建設管理辦法”。根據《聯合國海洋法公約》規定,從測算基線起不超過12海里(22.2千米)區域為領海,不超過24海里(44.44千米)區域為毗連區,不超過200海里(370.4千米)區域為專屬經濟區。據統計,我國已并網或在建風電場離岸距離幾乎全部在50千米以內,50千米以外海域開發海上風電(主要為漂浮式風電)具有多重優勢,但目前技術不成熟、成本較高。因此,這一說法意味著我國海上風電開發正在由近海地區逐步走向深海,未來不久國家有望出臺關于專屬經濟區海上風電建設的具體管理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