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5日,在湖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長陳飛,哈電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斯澤夫,湖南省人民政府副秘書長周義祥,湖南省國資委黨委副書記、主任叢培模,湘潭市委副書記、市長張迎春,興湘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楊國平等領導的見證下,哈電風能有限公司正式揭牌成立。
此次哈電集團與興湘集團的強強聯合,被業內形容為“龍入湘江”,在揭牌儀式的講話上,哈電集團董事長斯澤夫對哈電風能寄予厚望,希望哈電風能承擔“哈電集團發展風電產業的重任、奠定哈電集團產業轉型的基礎。”
哈電風能有限公司總經理譚文理對哈電集團入主后,哈電風能的發展前景充滿信心。他表示接下來公司上下將團結一心,創新求發展,致力于哈電風能“十四五”重回行業前列。

哈電風能揭牌儀式
哈電回歸風電
哈電風能問世,意味著哈電集團重新回歸風電行業。
事實上,作為中國最大的電力設備制造集團之一,哈電是國內最早進入風電制造的企業之一。早在2002年,哈電集團所屬的發電設備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先后完成了10KW、600KW、1.2MW風電機組的研發和調試運行。
哈電集團還研發出了國內最早的具有自主知識產權采用直驅永磁技術路線的1.5MW風電機組,并順利實現了并網發電。
2010年,哈電集團下屬電機公司與通用電氣簽訂協議,成立了兩家合資公司,共同拓展風電市場,但這個合作持續時間不長,3年后,哈電集團就公告與通用電氣公司解除合資公司合約,各自退出合資公司股權。
哈電集團第一次探索風電行業就此戛然而止。
隨著能源轉型及全球碳中和持續推進,風電、光伏替代煤電大勢已定。中國已經確定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的目標。這對火電設備制造業務占據主體的哈電集團來說,是嚴峻的挑戰。
國內即使最樂觀的預計,煤電總裝機也將在“十四五”達峰。事實上,多家權威機構預計,要實現2060年碳中和目標,“十四五”不應新增煤電裝機。煤電占火電裝機約86.7%。
資料顯示,哈電股份(01133.HK)是哈電集團控股的主要上市平臺,2020年收入237.6億元,其中火電主機設備銷售收入占比約36.7%。考慮到哈爾濱電氣電站工程服務業務主要為火電業務,其火電相關收入占比還要高。
作為能源裝備制造企業代表,哈電集團正積極在新能源行業布局。通過與湖南省政府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對湘電風能進行股權重組等一系列措施,哈電集團將風電產業充實入能源產業板塊,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進產業轉型升級。作為中國三大電氣設備制造集團之一,通過這次對哈電風能的重組問世,哈電集團充分展示了自身風電產業發展優勢以及戰略規劃。
早在2020年11月,譚文理就陪同斯澤夫前往珠海市,與珠海市政府領導就珠海“十四五”能源建設規劃和招商引資情況進行了座談。
2021年1月,譚文理陪同斯澤夫拜訪國家能源投資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與國家能源集團黨組書記、董事長王祥喜進行了座談。
2021年3月,哈電集團與興湘集團就重組簽約后,斯澤夫和哈電集團總經理吳偉章密集拜訪各能源開發央、國企和地方政府,推進的各項合作中,均包含新能源開發業務。
哈電國際公司也開始重新啟動新能源EPC業務。
2021年1月,哈電國際公司宣布成功中標首個國內風電EPC項目黑龍江綏化海倫冠峰風電項目。
2021年3月,哈電國際公司與吉林大安市簽訂大安市風電項目開發框架協議。
4月21日,吳偉章主持召開哈電集團風電產業發展專題推進會。
吳偉章強調,要積極推進集團公司產業向綠色低碳轉型,全力以赴推進哈電集團風電產業高質量發展。
易幟重生,哈電風能問世
近年來,湘電風能由于多種因素影響,行業排名逐年下降,根據彭博新能源財經統計,2019年湘電風電新增風電吊裝容量0.77GW,排名第9,市占率3%。2020年,湘電風能跌出前十。
彼時,湘電風能曾有過輝煌過往。
2012年-2014年,湘電風能年新增吊裝量一直排在國內風機制造商第5,2014年的巔峰時期,湘電風能風機的市場占有率達到了7.63%,并在市場上一直保持良好口碑。
在產品布局上,湘電風能也頗為超前。早在2010年,湘電風能首臺5MW直驅永磁風電機組就已下線。
但隨著原母公司湘電股份戰略轉向,聚焦核心主業。湘電風能面向市場推出新機型的速度放慢,2016年沒有推出任何一款新機型。集團化的優勢成為了劣勢,之前發展新機型,原兄弟公司就可以配套電機等部件研發,戰略轉變后,想推出新機型,集團卻質疑新機型的市場前景,不愿在配套部件研發上承擔風險。
2016年前后,中國風電已經轉向以中低風速風電市場為主,在中低風速下,更長葉片的新機型可以實現更高發電量,受到開發商的青睞,風機制造商陷入了葉片競賽之中。而在長葉片機型的推出上,湘電風能相對動作較慢,直接導致了公司在市場競爭中的不利地位。
2020年2月,哈電風能的前身湘電風能被掛牌轉讓100%股權,同年7月30日,股權轉讓至湖南省屬國有資本運營公司興湘集團。
2021年3月15日,哈電集團與興湘集團簽約重組湘電風能。5月6日股權變更完成,湘電風能工商注冊名稱改名為哈電風能,同一日,公司法人代表更換為哈電集團新能源事業部總經理高志軍,高志軍也進入哈電風能的管理層,擔任哈電風能的董事長。譚文理擔任哈電風能總經理。
哈電風能董事長高志軍
哈電集團入主湘電風能后,湘電風能將以哈電風能之名迎來新生。
正如斯澤夫所言,哈電風能承擔著“奠定哈電集團產業轉型基礎”的重任,哈電風能在哈電集團擁有極高的戰略地位。
集團的重視,將使哈電風能獲得集團的大量資源傾斜。而獨立的地位,哈電風能可以更靈活的根據市場來制定產品和市場開發計劃。
更重要的是,依托此次股權重組,哈電風能將解決目前面臨的資金壓力。
高志軍透露,近兩年以來,風能公司訂單持續大幅增長。但因為公司的融資能力較弱。資金流受限,導致部分風場無法滿足業主交付進度需求,如果及時解決資金問題,銷售收入可以“翻一番,甚至翻兩番。”哈電集團進入后,哈電風能的資金問題有望迅速得到解決。
高志軍說,“哈電集團和興湘集團強強聯合之后的的融資能力是超乎想象的。”
目標:重回行業前列
哈電集團入主后,譚文理對哈電風能的前景充滿信心,為哈電風能立下了一個新目標:“十四五”期間,哈電風能將重回行業前列,并且這個(排名提升)速度會來的很快。

參觀哈電風能生產車間
哈電集團不僅是打造一個風電制造業務,而是要打造整個產業鏈的風電板塊,其下游,是大規模的風電項目合作開發。
據悉,黑龍江省正在規劃3個千萬千瓦級風電基地,哈電集團與黑龍江產業投資集團正在合作開發其中一個。
從去年哈電集團與湘電風能接觸以來,哈電集團就在不遺余力的推進下游風電項目的合作開發。僅今年3月中旬以來的1個多月,斯澤夫、吳偉章就拜訪了12家大型央、國企,5個地方政府,所談合作均涉及新能源業務開發。
哈電集團大力開發的下游風電項目,將為哈電風能提供一個具有競爭優勢的集團內風電市場。根據其他央企慣例,系統內風電項目設備招標,會遵循“同等優先”原則,哈電風能與其他廠商性價比相同,優先選擇哈電風能產品。
另外,盡管近年來市場表現不佳,哈電風能仍然保留了一個全系列的風機產品組合,和具有獨立產品研發能力的研發團隊。
從三北地區、中東南部風區到海上風電,哈電風能都能提供相匹配的,代際演進的風電機組產品。
在哈電風能的揭牌儀式上,中國質量認證中心一次為哈電風能三項新產品頒發了認證證書。包括哈電風能開發的復雜山地低風速機組、三北大基地陸地大容量機組和新一代海上機組。
譚文理表示,哈電風能在海上風電的優勢更為突出。
據介紹,哈電風能是國內最早實現海上5MW風電機組商業化項目裝機的風機制造商。針對不同的海域場景應用,哈電風能推出了不同的海上風電機組,包括4MW系列、5MW系列,今年哈電風能又推出了6-8MW平臺系列。
“在深海的漂浮式風電機組上,我們已經遠遠的走在國內同行的前面。”譚文理表示,哈電風能歐洲公司2.5MW海上漂浮式機組,已推進到了實物原型驗證的階段。“最終產品會應用在10MW以上,服務深海風電的開發。”
哈電集團從集團層面將進行下游風電項目的大規模開發。在哈電集團的支持下,哈電風能將通過不間斷升級各類風機產品,在各個風電細分市場全線出擊,同時大規模在國內各地布局產能基地建設。
高志軍表示,哈電風能的制造基地將呈現“1+N”布局,即在已有制造基地的基礎上,逐步實現在國內的多點產能基地布局。
“按照目前的規劃,計劃在沿海地區設立一個風電制造基地,在東北黑龍江、內蒙古,西北和華北如甘肅等地,我們會多點布局。”高志軍說,通過圍繞市場布局產能基地,可以實現本地化供應生產,降低運輸成本,提高競爭能力。
高志軍說,下一步哈電風能將積極培育引入行業領軍人物,圍繞這些領軍人物來設立研發中心,進一步提升哈電風能的創新能力。
“我們將通過市場化的理念來運營。”高志軍說,哈電風能運用走高度市場化的機制,包括任期制、契約制等,薪酬也會向市場靠近。
“會有一個短暫的過程。”高志軍說,“但是(哈電風能)會越來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