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風電發展不斷深入,安全生產的問題也再次擺到公眾面前。根據國家能源局公布數據,2020年,我國電力生產人身傷亡事故達數十起,風電事故不僅給風電開發商、設備廠造成巨大的生命和財產損失,也影響了社會公眾對風力發電產業的認知。出現事故以后,如何高效客觀地定責定損、推進理賠閉環和恢復生產是擺在行業面前的當務之急;同時,通過出險問題根因分析和風險布控,讓在役項目做好預防與整改措施,并開展高效的風電安全運行監管工作,把潛在的失效與事故扼殺在搖籃中,則是關乎風電產業能否健康可持續發展的關鍵。
風電故障類型及成因數據庫
科學進行根因分析
風力發電機組的運行牽涉到空氣動力、機械機構、電氣等多學科的技術和知識,一旦出險,其事故根本原因往往隱藏在眾多誘導因素之中。對根因的分析則需要從設計、認證、制造、工程、運維等多個維度進行研判。
鑒衡擁有我國大多數風力發電機組的認證經驗,熟知設計原理;在檢測認證過程中,對整機、關鍵部件擁有獨立的仿真計算能力。十多年來,鑒衡累計完成風電機組事故分析和定損定責項目超過百起,涵蓋國內絕大部分機組事故、部件失效、故障、起火等案件;同時,鑒衡已完成風力發電機組檢測7000多臺次,基于龐大的檢測、事故與失效分析數據以及自主開發的SCADA數據分析系統,鑒衡形成了獨有的風電故障類型及失效成因數據庫,并形成了完善的Bow-Tie事故原因分析與風險防控體系,可為不同事故及失效案件制定針對性的分析方案,深入剖析事故發展歷程,確定事故的根因。

鑒衡對部分事故開展橫向比對研究
圖片鑒衡風電事故分析工作內容
四方協調
助力案情推進和生產恢復
事故鑒定過程中的快速響應至關重要,以近期事故分析服務為例,出險后經項目方、保險機構、政府安全監管部門委托,鑒衡專家24小時內即到達事故現場,勘察了“第一現場”的具體情況,為事故真實原因分析創造了有利條件。48小時內,鑒衡協調政府安監部門、保險機構、風電企業等共同搭建“四方案情推進平臺”,第一時間提取分析設計、制造、吊裝、運行維護等資料,消除了信息授權壁壘和事故認知差異,從機制上為快速實現鑒定報告的各方采信提供了便利條件。
憑借高效公正的事故鑒定技術能力,鑒衡在部分風電保險的招標環節即鎖定【定責人】角色。事故分析報告的高效采信,能夠快速推動風電場恢復生產,并且支持保險機構的理賠流程閉環,為風電開發企業最大限度降低事故損失提供了技術與協調支撐。
輔助完善監管機制
布控事故預防體系
作為向風電產業鏈提供知識與技術服務的獨立第三方機構,鑒衡始終保持公平公正原則,先后承擔多項保險機構、政府委托項目,積極履行責任,助力政府監管與市場互聯互通,為行業穩定健康發展起到保障作用。其事故分析響應與服務機制多次得到了政府應急管理部門的認可。
鑒衡事故鑒定服務受到政府安監部門表揚
在事故分析服務之外,鑒衡還聯合地方政府安全監管部門對風電業主單位開展風險預防培訓,從根源提高安全生產維護意識,落實事故預防措施。除此以外,鑒衡還建立了可再生能源擔保人服務體系、并為政府安全監管部門、業主安全管理工程師推出了數字化工具linkWind風電場安全監管工作站專用版本,共同針對異常數據進行診斷預警并定期進行安全分析,為政府部門開展風電安全監管、行業建立良好的監測診斷機制和預警機防護機制提供參考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