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華能吉魯大安500兆瓦風電項目風機吊裝。 攝影:徐強
嫩江平原,白雪皚皚。
近日,華能大安“吉電入魯”風電項目現場,7個吊裝作業(yè)面全面鋪開,氣勢如虹;100號風機機艙扶搖直上,穩(wěn)穩(wěn)地嵌在塔筒頂部;59號風機葉片組裝完畢,整體起吊蓄勢待發(fā);夜幕中33號風機葉輪與機艙精準對接,在點點熒光中上演“百米高空穿針引線”;最后一輛商混車緩緩駛離、高垂的泵臂慢慢收攏,土建工作進入最后收尾階段;1.4萬平方米的升壓站燈火通明,施工人員正在進行各項驗收,送電準備箭在弦上……以此為標志,華能大安“吉電入魯”風電項目“百日攻堅”,全力沖刺并網發(fā)電“最后一公里”。
2020年11月,山東與吉林兩省在濟南成功簽訂“十四五”期間兩省送受電框架協(xié)議。這是兩省首次簽訂的政府間送受電框架協(xié)議,也是山東和外省份簽訂的首個“十四五”送受電框架協(xié)議。協(xié)議確定由華能集團山東公司、山東發(fā)展投資集團、水發(fā)集團等企業(yè)參與,規(guī)劃建設300萬千瓦新能源基地,項目建成后,扎魯特至青州輸電通道每年可向山東輸送清潔電力90億千瓦時,年可節(jié)約標煤249萬噸、減排二氧化碳648萬噸。
據悉,華能大安“吉電入魯”風電項目由華能山東公司投資,華能山東公司新能源公司開發(fā)建設,總裝機容量500兆瓦,建設單機容量3.65兆瓦風電機組69臺及單機容量5.0兆瓦風電機組50臺,配套1座220千伏升壓站,以1回220千伏線路T接中電大安風電場——向陽變220千伏線路,接入電網,線路總長21.5公里。項目建成投產,預計年發(fā)電量16.1億千瓦時,有效替代標煤48.3萬噸,減排二氧化碳125.6萬噸。項目于2021年3月取得核準,計劃2022年底全容量并網發(fā)電。
項目開工以來,華能山東公司新能源公司高點定位,組建“硬核”團隊,統(tǒng)籌6個施工標段,扎實推進土建施工、設備供貨、手續(xù)辦理、民事協(xié)調、吊裝運輸等重難點問題,全力以赴加快項目建設進度。施工人員秉承華能“三千”精神,奮力續(xù)寫“新時代闖關東”篇章,相繼攻克70年不遇的超強暴雪、極端冰凍、暴雨泄洪等諸多困難,有力彰顯山東能源行業(yè)異地建設的良好風貌。
晝夜推進“不打烊”。項目啟動領導帶班制,具備夜間施工條件的工作面,實行“人員兩班倒,器械不停工”,晝夜并行,多點并進。在零下20度冬季施工期間,31天挖設基坑30個、風機樁基施工69基、集電線路基礎澆筑598基、鐵塔組立248基、架設導線12.4公里,迎風斗雪展現“華能速度”。防疫施工“兩不誤”。今年3月,受疫情影響,工程按下“暫停鍵”。其間,施工人員不等不靠、主動作為,全面梳理各類工程資料,進行再優(yōu)化、再核實,在“蟄伏”中積蓄迸發(fā)力量;嚴格落實疫情防控主體責任,為620多名參建人員提供防疫和生活物資。憑借科學應急預案和細致防控措施,項目成為大安第一個復工復產的基建項目。風況直接影響風機吊裝進度,塔筒、機艙、葉輪吊裝對風速都有嚴格要求。施工人員根據每天不同時段的風速,適時調度設備運輸、組塔等前期準備,指導多個作業(yè)面擇“時”起吊,吊裝效率大大提升,10月13日更是創(chuàng)造了“一天四臺”的吊裝紀錄。
“奮戰(zhàn)百日,決戰(zhàn)投產!讓吉林的風點亮山東的燈。我們有信心、有決心、有能力,堅決把這一使命任務打造成精品工程、標志工程、時代工程……”在吉魯大安“百日攻堅保投產”誓師大會上,華能山東公司新能源公司負責人誓言鏗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