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安盟是內蒙古的紅色圣地,革命老區,也是新中國誕生的第一個少數民族區域自治政權。在這片熱土上,無數英雄兒女為爭取民族獨立進行了艱苦卓絕的斗爭。今天,百億綠色產業基地落戶興安盟,用草原的風助力鄉村振興,為革命老區留下整個“春天”。
文:《風能》雜志 王芳
探索新能源可持續產業循環幫扶模式
興安盟是我國少數民族解放的起點、里程碑,以及我國民族自治政策的首創之地、實踐之地。然而,脫貧攻堅戰取得全面勝利前,這里一直被列入大興安嶺南麓集中連片特困地區。“十二五”以后,興安盟確立了“從農牧業大區邁向工業強區”的發展思路。2018 年9 月,時任國務院副總理胡春華到興安盟考察,提出要建設興安盟革命老區風電幫扶重點項目。興安盟地處內蒙古大草原,清潔能源資源富集,80m高度年平均風速達到7m/s,風功率密度400W/m2,無破壞性風速,適合大規模發展風電。
“扶持革命老區,助力國家集中連片特困地區脫貧,讓我黨民族區域政策最早實踐地的人民過上好日子。”按照黨中央這一主題定位,中廣核整合區域資源,與地方政府一同倡導“綠色發展”的經濟發展理念,探索實施了以重大項目整體帶動區域經濟、改善民生的新能源可持續產業循環幫扶模式。
興安盟300萬千瓦革命老區風電項目即是落實這一幫扶模式,實現鄉村振興的重大項目之一。該項目謀劃了“一園一校一地二場”的整體布局。“一園”,即風電裝備制造創新示范產業園;“一校”,即建設一所現代化、優質化、標準化白鷺學校;“一地”,即中廣核興安盟運維基地;“二場”,即中廣核興安盟300萬千瓦革命老區風電項目,包括科右前旗100萬千瓦、科右中旗200萬千瓦兩座風電場。

中廣核興安盟一期100萬千瓦風電項目
2022年6月,橫跨桃合木蘇木、烏蘭毛都蘇木、阿力得爾蘇木及阿力得爾牧場,我國首個單體百萬千瓦級陸上風電基地?中廣核興安盟一期100萬千瓦風電項目建成投產。229臺風電機組齊齊展動玉臂,白色“森林”氣勢恢宏,構成一幅壯闊的草原奇景。
投產后半年時間,一期項目發電量達18億千瓦時。2023年全年發電量有望達到36億千瓦時,年利用小時數3600h。
扎根草原,貢獻數億元稅收
為配套風電項目的開發和運維,一座嶄新的風電裝備制造創新示范產業園,在興安盟經濟技術開發區拔地而起,中廣核興安盟運維基地同時在烏蘭浩特市建成。此舉,有助于讓風電產業的“根”扎在這片大草原上。

風電裝備制造創新示范產業園
產業園不僅服務于興安盟,且輻射蒙東及東北地區,具備千萬千瓦級風電裝備研發、生產、維修維護水平和能力。總體規劃面積6800畝,重點發展主機、葉片、塔架、箱變等風電機組制造全產業鏈條,構建集智能制造、科技研發、維修維護、金融信息為一體的綜合功能體系。產業園遠期規劃總投資百億元,年產值達200億元,年納稅15億元。在中廣核的協助下,產業園引進了東方電氣、金風科技、青島天能重工、大金重工、中材葉片等多家制造企業入駐,已完成固定投資3.5億元。截至目前,累計產值近73億元,稅收貢獻合計超2.8億元。
產業園致力于打造具有全國影響力的風電裝備制造創新示范基地,將全球先進的清潔能源技術、高端裝備技術、數字信息技術和智慧能源技術與興安盟清潔能源基地相融合,構建清潔能源全產業鏈開發運營模式,以此完善興安盟地區的產業結構,推動現代裝備制造產業加快崛起,形成產業幫扶大格局。同時,這對于促進興安盟戰略性能源結構調整和新能源產業發展同樣具有重要意義。
為響應興安盟委、行署“扎根興安盟,打造北方總部基地”的號召,中廣核投資2.1億元,建成了集會議、辦公、培訓、物資倉儲等多功能于一體的綜合型園區?中廣核興安盟運維基地。它有效支撐了中廣核蒙東區域新能源場站的管理,也是中廣核的北方培訓基地、紅色教育科普基地,為加快興安盟“最美紅城”建設作出了積極貢獻,釋放出良好的招商引資品牌效應。
2022年11月,中廣核興安盟一期風電項目榮獲全球卓越項目管理銀獎,這是國內新能源行業首個獲此殊榮的項目,標志我國首個單體百萬千瓦級陸上風電基地建設投產過程中項目管理能力對接國際標準、引領國際先進水平。
教育助力,建設高質量白鷺學校
烏蘭浩特市白鷺學校的國學教室里,學生們正在練習毛筆字,古色古香的桌案上,筆架和硯臺碼放得規規整整,學生們的書法作品張貼在墻上,墨香四溢。學校共有包括實驗室、音樂室、美術室等功能教室24間,標準教室48間,1座建筑面積2485m2的體育館,可容納2220名學生就讀。

烏蘭浩特市白鷺學校
這所學校的前身是烏蘭浩特市永聯二小,至今已經有70年的歷史。然而,幾年前,通往學校的仍是一條土路,校園里也沒有像樣的操場。遵照習近平總書記“革命老區、貧困地區要脫貧致富,從根兒上還是要把教育抓好,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殷切囑托,中廣核向興安盟捐贈1億元,用于建設高標準九年一貫制學校。學校建成后,填補了河東區標準化小學、初中的空白;解決了烏蘭浩特市“棚戶區”改造回遷戶上學難的問題,加快了“棚戶區”改造進程;解決了外來務工人員子女上學問題。
“我們的學校越來越好了,寬敞明亮的教室,五顏六色的運動場,各種興趣教室,還可以在寬敞的體育館里跳舞、打球,能在這樣的環境中學習,我覺得非常愜意。”對于李詩涵來說,在白鷺學校學習生活讓她喜不自勝。
教師王艷杰也不禁感嘆道,“現在我們學校的各方面條件都是一流的,原來哪兒會想到能變得這么好啊!”
近年來,中廣核一直致力于通過教育幫扶推進鄉村振興。2023年4月25日,“中廣核?內蒙古興安盟烏蘭浩特市白鷺2班”開班儀式在烏蘭浩特市白鷺學校舉行,這是中廣核在全國范圍內幫扶的第25個“白鷺班”。該“白鷺班”是由中廣核攜手內蒙古興安盟烏蘭浩特市政府共同組建的專項培訓班,也是中廣核為推動鄉村振興而實施的特色教育幫扶項目。“白鷺班”通過“白鷺大講堂”、“白鷺夏令營”、優秀老師學生獎勵、支教、結對幫扶等多種活動,持續助力烏蘭浩特市困難家庭子女成人成才,實現“扶志、扶智、扶技”的教育幫扶目標。根據計劃安排,將有約150名烏蘭浩特市白鷺學校學生接受“白鷺班”的教育。此前,“白鷺1班”已于2021年9月27日正式開班。
打造百億級新能源產業集群
目前,中廣核興安盟二期200萬千瓦風電項目正處于建設中,計劃安裝472臺風電機組,目前已完成317臺風電機組的吊裝,預計將于今年年底竣工投產。通過上下游的聯動效應,可帶動產業鏈投資近百億元,為當地提供超1500個長期穩定的就業崗位。在興安盟,新能源產業已是盟委、行署布局的“五個百億產業”之一,彌補了當地工業的薄弱環節。

中廣核興安盟二期200萬千瓦風電項目
二期項目投產后,每年可為電網提供清潔電能61.26億千瓦時,相當于節約標準煤199.70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483.93萬噸,節約淡水1278.08萬立方米。

中廣核興安盟百萬千瓦風電項目
未來,圍繞建成我國北方重要生態安全屏障、建設國家重要能源和戰略資源基地的戰略定位深化央地合作,中廣核將在一期項目的基礎上,全面助力興安盟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和鄉村振興再上新臺階。當地政府也將在推動清潔能源價值鏈提升上下功夫,建立健全新能源產業鏈扶持政策,大力發展新能源裝備制造業和運維服務業,引進關鍵部件生產企業,推動技術就地轉化推廣,推動全產業鏈集群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