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風電行業,“濱海制造”的名聲越來越響。近年來,隨著維斯塔斯、歌美薩、東汽風電、華銳風電等國內外風電巨頭紛紛落戶新區,新區風電企業已近30家,密度堪稱國內之最。然而,風電投資正在全國遭遇“高溫”。國內目前僅風電整機企業便有80家。群雄逐鹿之下,新區風電產業能否一馬當先?
生意就在家門口
80米高的龍骨、直徑93米的葉片,大神堂風電場內的13臺單機容量2兆瓦的風電機組像童話中的巨人佇立在藍天之下。津能風電公司負責人介紹,作為新區首個風力發電項目的大神堂風電場,僅一期工程每年便可提供5213萬千瓦時的綠色電能,如以每戶每月用電87度來算,可滿足漢沽居民1年的用電量。
大神堂風電場建設的背后,是新區近年來隨著經濟發展電力需求以25%的速度逐年增長的現實。“天津陸地風能資源主要集中在濱海新區。”在業內人士看來,向清風要電成為新區破解能源瓶頸的一條綠色路徑。
風電裝備產業的雄厚基礎,是新區發展風力發電的一大優勢。目前,新區擁有包括風電整機、零部件配套、風電服務業在內的完整產業鏈。
今后,新區風電企業在家門口的生意將會越來越多。根據新區規劃,到2020年,新區將在沿海地區建設5個風電場,規模總計23萬千瓦。新區日益增長的能源需求,將成為區內風電企業新的“聚寶盆”。
高手林立
“今年公司的目標是實現50%的增長。”固瑞特(天津)復合材料有限公司總經理哈姆雷特介紹。這家生產風車葉片專用復合材料的企業,正準備在新區增資875萬瑞士法郎。“公司需要建設新的廠房以滿足市場激增的需求。”在哈姆雷特看來,風電產業產能過剩只是一個傳說。“國內和我們生產同類產品的企業有幾十家,但真正有實力和我們競爭的只是個位數。”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副理事長孟憲淦表示,少數在規模和技術上具有優勢的企業,才能成為風電產業競爭中的勝利者。
極具競爭力的企業恰恰是新區風電產業不缺的。目前,全球五大風機廠商中的維斯塔斯、蘇司蘭、歌美薩,作為國內風電領頭羊的東汽風電、明陽風電、華銳風電均已落戶新區。維斯塔斯的新區基地可以生產包括有風機心臟之稱的控制系統在內的所有關鍵部件。明陽風電在新區除生產項目外還將建設國家級研發中心。在業內人士看來,隨著頂尖行業投資新區而來的是與之相匹配的頂尖技術與頂尖管理,還有隨之培養起來的頂尖人才,這將是新區在市場競爭中制勝的秘訣所在。
巧借東風
在新區風電產業實現快速發展的同時,本市其它區域的風電產業也已漸成燎原之勢。據統計,目前本市在北辰、武清等區已擁有風電配套企業20多家。這些企業可與新區風電整機企業形成無縫對接。而市區為數眾多的科研院所正變身“研發引擎”,為新區風電產業提供技術支撐。目前,機械工業第六設計研究院天津分院、機械工業第五設計院、中水北方勘測設計有限公司、天津津能投資公司、天津大學等先后完成了龍源、大神堂、大港10萬千瓦電場等12個風電場咨詢、評估、設計和建設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