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雙碳”目標驅動下,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地位越來越重要。8月30日上午,2023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大會清潔能源會議舉行海上風電、氫能與低碳發展兩場專題會議,與會嘉賓圍繞海上風電、氫能產業發展,重大技術進步,山東海上風電和氫能開發等問題,進行了深入探討交流。
近年來,我國海上風電發展迅猛,2022年新增裝機超500萬千瓦,占全球新增裝機的58%,預計未來仍然將保持較快增長。“由于近岸開發趨于飽和,海上風電會逐步走向深遠海集中連片規模化開發,同時大風機、漂浮式風機、海洋牧場、海洋旅游、海上制氫、綜合能源島等方面將會實現融合協同發展,進一步實現降本增效,助力實現‘雙碳’目標。”中國三峽新能源(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海上風電辦公室主任倪道俊在分析海上風電發展的趨勢時說。
在海上風電發展熱潮中,山東目標遠大,提出把海上風電作為風電開發主戰場,規劃總規模3500萬千瓦。“山東受臺風和熱帶氣旋影響較小,地質構造相對穩定,海上風能資源豐富,具備大力發展海上風電的資源條件。”中國電建集團華東勘測設計研究院新能源工程院總工程師李煒建議,積極發展國管海域海上風電,帶動大容量海上風電機組、換流閥、柔性直流海纜等海洋裝備產業及港口施工運維服務,促進山東海洋產業進一步向高精尖發展。
會議舉辦地煙臺正在打造北方清潔能源中心,海上風電發展如火如荼。“煙臺海上風電發展擁有良好的產業基礎、區位優勢和天然深水良港,打造了集風電主機、葉片、塔筒、檢驗檢測、安裝運維為一體的全產業鏈,形成了以海上風電為主,海洋牧場、氫能儲能融合發展的清潔能源體系。”中國水力發電工程學會常務副秘書長席浩認為,煙臺海上風電產業前景廣闊、未來可期。
融全發展是海上風電發展的趨勢,其中風漁融合是重要的方向。“風漁融合可以提高用海效率,降低海洋資源開發成本,增加優質水產供給,可以實現海上風電和海洋牧場產業雙贏。”明陽智慧能源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海洋能源研究院院長吳迪說,目前我國已涌現出多個風漁融合示范項目,進入了風漁融合的快速發展期。
氫能作為清潔的二次能源,在助力實現“雙碳”目標中擔負著重要的使命。“氫能產業任重道遠。目前,從氫能制備到儲存、運輸以及終端利用,仍存在許多技術和成本的瓶頸,需要去攻克。”在氫能與低碳發展專題會議上,中國煤炭學會秘書長王蕾說,“要以技術創新引領氫能產業創新發展,以制度創新優化氫能產業政策環境,以人才支撐激發氫能產業發展新動力,從生產到應用全鏈條發力,實現氫能高效經濟安全應用。”
由于技術與成本的因素,氫能的大規模商業應用還未實現。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副總干事兼執行干事鄒刺勇認為,氫能的大規模應用需要在技術運營、安全規范等方面提前制定相關標準和監管方式。“這需要通過加強政府、企業與學術界的交流合作,促進和加快氫能應用的全局戰略規劃。”他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