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隨著國家電網公司第一批和第二批以智能電網項目命名的集中招標名目在京公布,預示著智能電網這塊巨大的新興能源產業蛋糕已逐漸被切開。中國科學院電工研究所所長肖立業認為,智能電網的輻射范圍很大,包括儀器儀表、信息通信網絡、電動汽車、智能家電等,而且還有可能衍生很多新的產業,比如智能城市、新的金融業務等。“到2040年智能電網的規劃和建設將實現40多萬億元的產值。”
在帶動經濟增長的同時,通過建設智能電網,將有效改善用戶用能方式,減少化石燃料的使用,低碳經濟得以實現。“到2020年,我國清潔能源裝機將達到6億千瓦,占全國總裝機的35%左右,發電量將占總發電量的27%左右。預計從目前到2020年,以堅強智能電網為平臺,通過各方的共同努力,將推動實現二氧化碳減排累計超過100億噸。”劉振亞在上海世博會國家電網館特別活動日論壇上表示。
將迎來全面建設期
我國地區差異較大,在試點階段智能電網建設布局更注意符合國情。從2009年8月開始,國家電網公司在26個省市已開展了21類共228項智能電網試點項目的建設。其中,今年第二批試點項目共計16類,涉及解決風能、光伏等新能源的接入問題,建設電動汽車充電站等。
目前,上海世博園智能電網綜合示范工程已建成運行,這一示范區包括9個示范工程和4個演示工程。據世博園國家電網館講解員介紹,園區多處場館包括中國館在內的電力供給來自于新能源,所有場館都安裝了智能電表,實現了智能用電。
國家能源局總工程師吳貴輝表示,正在編制的能源行業“十二五”規劃已將發展智能電網作為重要內容納入其中。(陳凱 陳振飛 孫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