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0月16日-19日,2023北京國際風能大會暨展覽會(CWP2023)在北京如約召開。作為全球風電行業年度最大的盛會之一,這場由百余名演講嘉賓和數千名國內外參會代表共同參與的風能盛會,再次登陸北京,聚焦中國能源革命的未來。
本屆大會以“構筑全球穩定供應鏈共建能源轉型新未來”為主題,將歷時四天,包括開幕式、主旨發言、高峰對話、創新劇場以及關于“全球風電產業布局及供應鏈安全”“雙碳時代下的風電技術發展前景”“國際風電市場發展動態及投資機會”“風電機組可靠性論壇”等不同主題的21個分論壇。能見App全程直播本次大會。
10月17日上午,彭博新能源財經(BNEF)全球風電研究主管奧利弗·梅特卡夫在企業家論壇二“全球風電產業布局供應鏈安全”上發表了題為《全球風電供應鏈挑戰》的主旨發言。

以下為發言全文:
大家早上好!非常高興能夠來到這兒,我是奧利弗·梅特卡夫,是彭博新能源財經全球風電能源主管,今天跟大家分享四個主要挑戰,一是駕馭宏觀經濟的風暴,二是整機廠商格局正在變化,三是一場關于風級容量的競賽,四是全球供應鏈本土化趨勢。
對于風電供應鏈來說,這幾年是很不平凡的,大家可以看到,原材料架構不斷推高風機成本。我們回溯一下,2019年之后出現的疫情和風控措施,風機的價格實際上在不斷上漲,直到俄烏沖突出現之后。而且即使俄烏沖突爆發之后,原材料價格的變化仍然是在高位,不管鐵還是其他一些原材料,如鋼鐵都是這樣。
利率也在上升,利率也決定了企業貸款的基準利率,隨著企業上升,企業和相應融資包括在這個行業供應鏈企業他們借貸成本增加了,陸上和海上風電項目這種利潤率在不斷的下降,銀行對這些項目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之后,銀行取得的貸款的保證金也在大幅下降,但是隨著利率上升到更高水平,可能有些制造商他們的債務成本已經增加了兩倍多,對于一些主要的歐洲風電制造商來說,他們可以說首當其沖,一方面通脹出現,另外一方面,利潤下降,所以很多風電整機制造商他們的利潤率已經出現了負數,從2020年就是這樣,之后一直還在下降,基本上所有的歐洲整機廠商他們去年都是虧損的。
除此之外,美國的成本也在大幅上漲,這也是受到宏觀經濟影響,美國海上風電成本在2021年是77,這實際上與2023年相比又出現了進一步的上漲。所以,我們也看到有一半的美國海上風電的項目正在進行重新談判,或者說要取消項目合同,如果說這些美國海上風電項目出現了延誤,可能很多國家又會在最近幾年加大裝機容量進行彌補,導致在最近幾年出現供應鏈的緊張。
再有競爭格局的變化,大家也會看到很多行業的參與者其實都是面臨更激烈的競爭,現在中國廠商有80%的競爭都是因為中國廠商出現,而且中國風電產能也在大幅增加,在今后3年里可能會達到30%的風電產能增長,大部分都是來自于中國的風電項目。但是同時,也面臨著價格戰的問題,所以在這兒大家可以看到,陸上風電價格變化,在歐洲還有美國價格是上升的,但是中國風機電價格是在下降的,這是在2020年之后價格競爭越來越激烈,也傳導到供應鏈,我們看到這個價格下降到320美元/MW。
再有就是關于風級容量的競爭,幾年之前,從全球范圍來講,購買或者存儲8MW的風機還是很常見的,現在這種風機的容量越來越大,已經宣布的最大海上風電的功率也會對供應鏈產生影響,現在已經出現14、15,甚至18MW的裝機風機了。海上風電的風級容量預測,它在不斷的增長,而且在未來還會延續這個增長趨勢。
最后講全球正在推動供應鏈的本土化。在2009年,中國第一個MW級的風電廠位于甘肅省。2009年也很重要,對于風電行業來說,因為這是最后5年中國給予要求70%的本土化的比率,之后中國又制定了并網的定價規則,也鼓勵很多中國風電場發展,使中國風電行業成為最大的風電行業。
中國是這樣,歐洲開始警覺,隨著中國風電發展會威脅到整個行業發展前景,對于決策者來說,比如說像這種拿許可的時間變得越來越長,而且歐洲的這些風電行業參與者也表達了對中國風電行業崛起的一個擔憂。
在月底的時候歐洲也會出臺一個風電一攬子政策,而且它也會掀起針對中國技術的反補貼調查。但是不光是歐洲在建立這樣的一個保護主義性質的政策,大家可以看到,這是我們對2023到2030的一個本土成分的預測,或者說基本上都有這種對本土化比例的要求,所以他們其實都是因為如果供應鏈本土化了就不會給本國帶來一定的盈利,其實中國花了幾十年時間才建成本土供應鏈,其他國家市場需要進一步加速才能實現本土化,這往往帶來讓人擔憂的后果,比如說像臺灣有非常嚴格的本土化政策,但是這個行業在臺灣還剛起步,因為供應鏈本土化的要求,他們本土缺乏這些知識的,如果你要是有這樣的本土化的政策,就會導致本土化之后成本要比非本土化要求成本高兩倍,這實際上意味著風電的成本大幅提高了,而且還有其他的問題,所以比如說客戶他們希望能夠快速啟動一個風電項目,往往沒有辦法很快的實現項目上馬。
如何駕馭宏觀經濟的風暴呢?因為現在正極廠商競爭格局正在發生變化,以及我們如何應對一場關于風機容量的競賽,全球正在推動供應鏈本土化的時候怎么應對,我非常期待聽到大家的真知灼見,非常感謝。
(根據演講速記整理,未經演講人審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