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掃描二維碼,即可將本頁分享到“朋友圈”中。
2023-10-20 來源:能見APP 瀏覽數:294
10月18日下午,波士頓咨詢能源影響力中心合伙人及總監Lars Holm在“海外機構專場:實現公平安全的能源轉型”上發表了題目為《實現公平安全的能源轉型》的主旨發言。
2023年10月16日-19日,2023北京國際風能大會暨展覽會(CWP2023)在北京如約召開。作為全球風電行業年度最大的盛會之一,這場由百余名演講嘉賓和數千名國內外參會代表共同參與的風能盛會,再次登陸北京,聚焦中國能源革命的未來。
本屆大會以“構筑全球穩定供應鏈 共建能源轉型新未來”為主題,將歷時四天,包括開幕式、主旨發言、高峰對話、創新劇場以及關于“全球風電產業布局及供應鏈安全”“雙碳時代下的風電技術發展前景”“國際風電市場發展動態及投資機會”“風電機組可靠性論壇”等不同主題的21個分論壇。
10月18日下午,波士頓咨詢能源影響力中心合伙人及總監Lars Holm在“海外機構專場:實現公平安全的能源轉型”上發表了題目為《實現公平安全的能源轉型》的主旨發言。
以下為演講全文:
大家下午好,非常感謝給我這個機會來到今天的會議。
兩年前我在中東阿布扎比,當時我所在的組織有成千上萬名游客,我們有幸去參加了一個圓桌論壇。在圓桌論壇上,我們談論了一個與大家息息相關的議題。對于我來說,我所參加的會議,我們這些人沒有任何可發揮的作用。我們能看到,很多以油氣為主的企業現在轉向了可再生能源。
我的觀點是:這是我們讓全球達到之前所設定的,將全球升溫控制在1.5度范圍內的最佳途徑。因為我們現在距離目標還非常遙遠,這里我們的座右銘就是打造一個新的供應鏈,讓我們完全實現1.5度的目標。我也想要把供應鏈這個話題帶入到更廣泛的能源話題當中,這里面我們就要設置一系列的藍圖,是關于碳技術的。我們現在能夠做的事情,其實對于咨詢顧問來說是一件不平凡的事情。
我在這個行業已經待了30年,差不多一半的時間都是在跟一些企業去合作,比如說(英)這樣的公司,給他們提供咨詢,這也是我的第二故鄉。我們有一個logo,也有一個目標,目標就是要讓世界實現零碳,并超越這個目標。我們非常致力于企業內部能源轉型,不僅是幫助我們自己去實現這個目標,而且給別人賦權。
我最開始做這個行業的時候,我發現這個行業比較無聊,進展非常緩慢,動作比較慢。但是這個行業不斷地讓我感到驚嘆。近些年來,在能源轉型速度上越來越快,這個速度有比較復雜的背景。比如從固線電話到手機的轉型,能源定義了我們生活方方面面,你穿的衣服,你吃的食物都是跟能源相關的,以及你居住的場所,你居住的舒適程度,你旅行的方式等等,能源是非常基礎的,比我們經歷過其他的轉型更加基礎。能源轉型影響到所有人的生活,產生根本性的影響。
大家看一下關聯圖,X軸指的是人類繁榮度指數,它有很多指標組成,但是人類繁榮度跟每個人使用能源的量有緊密關系,我說的是一次性能源,包括很多的東西,比如供熱的能源,給我們的爐子提供供熱能源,還有汽車能源,還有化學行業能源,比如說制造水泥、制造化肥等等都需要的能源,都是由一次性能源制成的。關聯性是有多少能源以及發生度,它們的關聯性是非常高的。這個圖也清晰地給大家展示了我們在能源轉型方面面臨的三大挑戰,使得所有的人都能夠往Y軸上面走,讓每人每月有20兆瓦的能源,讓他們能夠過上很好的生活。
第二,差不多600萬已獲能源量的這些人,要去把他們使用能源的方式變得越來越有效率。我們的目標就是要減少能源密度,減少50%,2050年這個數字是國際能源局他們基于1.5度溫升的基線所計算出來的,我們要給大家更多的能源強度。
圖表右邊還有第三個任務,要確保我們使用的能源,使用綠色可持續的能源。這張表讓大家可以知道我們面臨的挑戰有哪些。不僅我們需要做什么,更重要的是我們采取行動的速度,我們需要以更快的速度。我們轉型到煤炭,轉型大石油,現在向可再生能源轉型,這次轉型比之前的轉型更快才行,之前的能源轉型我們有很大的優勢,使用一種新的能源載體。大家可以想象一下,通過石油的發明就可以乘坐飛機了,煤炭是不能夠給飛機提供能源的,所以說每次新能源出現都能夠產生新的產品,所以就會產生新的需求。我們現在面臨能源轉型過程中,用力其實并沒有發生新的轉型。
有根本性的不同,時間段不是我們能夠去協商的。比如我們之前不斷地就這個時間、價格進行協商和談判,有很多空間,但是這次轉型我們不能夠再去協商了,不能夠違背自然規律,氣候變化已經在發生了。大家看到北京去年夏天有幾周溫度超過了40度,非常熱,加拿大也是非常熱,巴基斯坦有很嚴重的洪災,氣候變化非常嚴重,已經等不及了。去預測氣候變化的速度可能太保守了,在上次報告中他們說舊的模型太保守了,真實的氣候變化速度比我們預測更快。這次能源轉型不一樣,我們不能再去協商了,必須要用同樣的載體,現在使用的這樣一個模型,比如去交易能源有交叉點,我們不能夠創造新的市場,還是得用舊的市場進行新轉型。
剛剛跟大家說了很多壞消息,再跟大家說一些好消息。現在需要的技術基本上都有了,今天我主要來談三種,它們占了70%減碳技術。首先給我們帶來一點,它讓我們可以大規模部署這些能源,大規模是另外一個重要的點。比如看今天的展覽,他們很多人說做了大的創新,比如太陽能可以發射到太空,然后讓指揮波發射到地球,有很多新的讓人驚訝的技術,很有趣,但是不能夠實現我們需要70%的變化,這70%的轉型我們已經有現行的技術了。比如在歐洲需要學習如何擴展和推動這樣一個實施,大家的擔憂都很大,現在我們的行動太過保守。比如在歐洲他們還是在保持原樣,他們在避免改變,總體太保守了,我們需要改變,這樣才可以去保護地球,保護氣候系統。
我們有所需的工具,在過去幾年中實現了好多進步。首先跟大家談第一點“提高能效”。我之前給大家看了一個數據,50%能源強度減少,我們不能夠從今天做,已經取得了很多能效提高的進步,我們能耗已經減少34%,意味著人民幣GDP,我們用的能源比之前年代用的能源少34%,所以工廠效率提高了,生產能源方式更加高效。
同時,我們的GDP也從51萬億上升到130萬億,GDP總量增加了,增加150%左右,GDP更大意味著更多能耗,這兩點之間肯定是相關的。總體來說,我們消耗的能源總量可能增加了,這34%降低是個好事,但是幾十年來我們把這個數字提高了50%,這也是巨大的一步減少能耗,每單位GDP能耗重要的一步。我們有所需要的工具,電氣化是最重要的工具之一。
看一下電氣化,人們一般認為PV板和風場如何去發電,首先需要我們電纜把它們連接起來,如果你家里沒有電源電能怎么可能去買電動汽車?在工藝和需求方面都需要有相應的電網基礎設施來支持轉型。這些電網基礎設施也需要我們盡量多的投資,因為需要錢去建新的PV,新的電或者發電設施在接下來的30年里。下一次再說能源轉型的時候請確保一下你們也有建電網基礎設施的錢。
電網面臨一個特殊的挑戰,之前的電網像一棵圣誕樹,輸電系統從上到下區分配套用戶手上,新的電網有很多不同發電端,所以說以后70%輸電都是向上的,你需要去平衡電網,要做需求側的管理以及儲存儲能。現在一些電網是完全不一樣的,我們現在的電網還沒有新的功能,為什么這些電網的運營商他們現在非常擔心?希望能夠找到以及希望有資金來幫助他們更新電網支持能源轉型。
下一點關于能源轉型,以后區域的努力會變得越來越重要,雖然也有全球市場,比如大家在報紙上都可以看到電力市場以后越來越變得本地化,電力的運輸跟分子運輸不一樣,比如在電子的世界里,我們這個世界要小得多,因為電的運輸大家可以看到成本更高,比石油和天然氣的運輸更高,而且損耗更大。但是我們需要更大的電網,這樣才能在電網上取得平衡。
還有一個部分需要改變,對于電子儲存不像分子儲存一樣。大家可以看一下儲存容量,在德國這個數字是250,天然氣的儲存量是很大的。下面這張線,差不多看不見的線是現在可以存儲的電力,在新的電網里存儲電力儲量很小,我們需要提高這個儲量。
還有一個特點,大家可能很了解,電力必須是平衡的,不管是半個小時還是15分鐘供需平衡。在天然氣領域,你是每天去平衡,但是電網它的延遲性更強,所以說你有更多的時間,我們需要更多的儲存能力。這就是我們能源轉型的另外一部分,試圖在電力世界當中去改變交通的方式、消費的方式。
我們希望開拓一個新的維度來影響更多的靈活性,市場的靈活性比碳氫化合物的穩定性更強,而市場的靈活性可以說是自己創造的一個特點。比如說我當前需要大量的電能,有些人可能會以免費的成本去獲取電能,在澳大利亞相當長一段時間內電的成本為零,如果24小時7天使用免費的電網相當于系統出了bug。如果沒有太陽,沒有足夠的風能,我們就無法用可再生能源去獲取足夠的電能。因此,我們使用可再生能源去獲取能源的方式不僅取決于硬件本身,也取決于這個系統是否合理。在一個能源島上我們可能會實現聯動式發電,有些系統是十分相近的,我們可能會想到有一個術語,叫做“得克薩斯免費”,因為得克薩斯州有一段時間突然停電了,美國媒體上說得克薩斯使用風力發電機,這向我們凸顯了在能源轉型和轉向交通部門時,各個地區聯手合作的重要性。
此外,我們還需要讓能源系統更具有韌性。我們需要讓可再生能源在電網上交易比天然氣更加穩定,可能在上午它的運動軌跡是A到B,下午是B到A,這就意味著如果我們可以自由流通便創造了系統中的可靠性。我們從俄羅斯獲得天然氣,順著北溪管道流向了德國,如果能源以雙向流動就會創造出系統的韌性。我也有提及過針對于工業行業來說是很重要的,這些行業也會對于能源資源進行重新分配,有一些行業是高度消耗能源的。比如說我們之前曾經考察過匹茲堡、德國的能源島以及英國的一些地區,還有一些冷戰經過的地區,我們在當地看到了用氫能打造的鋼鐵廠,我們在智利看到了可再生能源非常廉價的情況,這對于工業企業的發展來說是一個很重要的動力,同時也改變了他們使用電能的方式。
讓這一能源轉型成為現實是誰之責?我們可以說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責任。我想歸根結底它可以追溯到4-5個不同的機構或者角色。過去,我們如果觀察一下二氧化碳排放來自哪里,74%的二氧化碳排放來自于4個地區,這4個地區占了溫室氣體排放60%以上,所以正是這4個地區真正地產生了作用,也推動了能源轉型取得成功。
我們取得成功的唯一途徑就是去進行合作,去共享我們的想法,共享商品,確保在轉型過程中出現積極的商業模式或者方向。我們可以看到在這幾個市場上面集中度比較低,集中度反映了有多少人認為自己被市場拋之腦后,有兩種方法創造全球性的足跡:其一,我們想要共同保護工業,這樣一來要求打造各種各樣的壁壘,因為個別的內容或者要求我們只能使用國貨。另一方面,本地化,確保了我們在世界上任何地區都有自己的生產基地,通過把基礎設施、能源成本、港口建設,所有這些要素都做到最佳,我可能會說在當地就可以互相幫助。因為總有那么一些年,在某一個地區的消費力比較高,而另一個地區則沒有這么幸運。
在一個四面環墻的世界當中,在一個我們讓供應鏈和全球鏈脫節的地方,在一個你學習全球化知識的地方實現這些并不容易,我想要保持積極的態度,想要援引我們在能源轉型當中三個主要概念,我們需要讓供應鏈穩定,讓這三點合并成為可再生能源發展的指南。因此,我們要從三個維度提到海上風能發電項目,它是可再生的,因為它可以將每年二氧化碳排放量減少上千萬噸,它也將是容易負擔的,因為它的成本比較低廉。如果我們要提供安全性,我們不能去嚴重依賴進口的石油、天然氣、煤炭,進口的可不是一點點煤炭,我們每年推崇的新技術可能會幫助我們減少成千上萬噸煤炭的消費。
安全性、低成本和可靠性就是我們的未來,謝謝!
(根據演講速記整理,未經演講人審核)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注明稿件來源的內容均為轉載稿或由企業用戶注冊發布,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轉載稿涉及版權問題,請作者聯系我們,同時對于用戶評論等信息,本網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
本文地址:http://www.jiechangshiye.com/news/show.php?itemid=71252
轉載本站原創文章請注明來源:東方風力發電網
東方風力發電網
微信掃描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