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掃描二維碼,即可將本頁分享到“朋友圈”中。
2023-11-22 來源:中國信保資信有限公司 瀏覽數:403
2022年,大宗商品的價格上漲推動通脹達到了上世紀70年代以來的最高水平,俄烏沖突暴露了全球特別是歐洲對化石燃料的依賴。世界許
2022年,大宗商品的價格上漲推動通脹達到了上世紀70年代以來的最高水平,俄烏沖突暴露了全球特別是歐洲對化石燃料的依賴。世界許多國家已經開始重新關注可再生能源,降低對化石燃料的依賴對維穩能源安全以及保持經濟競爭力的重要性之后,海上風電和陸上風電得到極大的發展機遇。中國風電設備出口產品以風電機組零件為主,受海外裝機需求增勢不佳、疫情擾動和原材料價格波動幅度較大的影響,近年風電產品出口金額有所下降。但中長期來看,陸上風電和海上風電預計將繼續保持快速發展趨勢。中國風電供應鏈在海外部分環節產能偏緊、自身成本優勢及優質供應能力基礎上,正在迎來出口的加速發展窗口期。但近年來,貿易壁壘逐漸擴散至風電行業,我國風電產品或面臨貿易摩擦的風險。
1. 中國風電設備出口產品以風電機組零件為主。
2.中長期來看,中國風電供應鏈正在迎來出口加速發展窗口期。
3.新能源產業中,貿易壁壘逐漸擴散至風電行業,我國風電產品或面臨貿易摩擦的風險。
全球風能理事會發布數據顯示,2022年,全球新增的并網風電裝機容量為77.6吉瓦,同比下降17.1%。截至2022年底,全球風電總裝機容量已達906吉瓦。從各地區裝機的角度來看,與2021年相比,亞太地區2022年的風電裝機份額下降了3%,但仍是全球風電裝機容量最高的地區,新增風電裝機容量占全球的56%。其中,中國貢獻了亞太地區新增風電裝機容量的87%。歐洲地區為全球第二大風電市場,2022年新增風電裝機容量創歷史新高,由2021年的19%提高到2022年的25%。北美為世界第三大風電市場,2022年的風電裝機增長速度放緩,新增風電裝機占比為12%,較2021年下降了2%。由于2022年巴西新增風電裝機容量達到歷史新高,2022年拉丁美洲的新增風電裝機份額較去年提高了1%,達到7%。2022年非洲和中東地區新增風電裝機容量最低,僅為453兆瓦,是自2013年以來該地區的最低水平。
從2022年各國新增風電容量排名來看,排名前五的國家分別為中國(38.0吉瓦,占比49%)、美國(8.5吉瓦,占比11%)、巴西(3.9吉瓦,占比5%)、德國(3.1吉瓦,占比4%)和瑞典(2.3吉瓦,占比3%)。2022年中國新增風電裝機容量占全球當年新增容量的一半,是第二名美國的將近4.5倍。2022年,這些國家新增風電容量占當年全球總新增量的71%,同比降低了3.7%,主要原因是2022年中美兩國的風電裝機增長放緩。從累計安裝量排名來看,截至2022年底,前五大風電安裝國為中國、美國、德國、印度和西班牙。
國際可再生能源署在報告《RENEWABLE POWER GENERATION COSTS IN 2022》中指出,在全球持續通脹以及部分區域面臨能源危機的背景下,2022年新能源產品材料和設備成本有所上升,但新投入使用的公用事業規模太陽能光伏(PV)、陸上風電、生物能源和地熱能的加權平均平準化電力成本(LCOE)有所下降,而海上風電成本則出現了小幅上升。2022年,新增陸上風電項目的LCOE降至0.033美元/千瓦時,同比下降了5%,相比2010年下降了69%。2022年,全球海上風電的加權平均平準化電力成本(LCOE)降至0.081美元/千瓦時,相比2010年下降了59%,但同比增長了2%。2021年至2022年間,歐洲新增海上風電項目的加權平均LCOE增長了18%,從0.056美元/千瓦時增長到0.066美元/千瓦時,抬高了全球海上風電項目的LCOE。2010年,陸上風電的LCOE比化石燃料燃燒成本高出95%;而2022年,陸上風電的LCOE已經比化石燃料解決方案低52%。這意味著可再生能源可以帶來強大的經濟效益。
中國風電設備出口產品以風電機組零件為主,受海外裝機需求增勢不佳、疫情擾動和原材料價格波動幅度較大的影響,近年風電產品出口金額有所下降。2018-2022年,中國風電設備出口規模呈現上升趨勢,但波動較大。海關總署數據顯示,2022年,出口金額達37.32億美元,同比下降21.33%。2023年1-8月,風力發電產品合計出口金額為21.5億美元,相比2022年同期降低了22.2%。其中,風力發電機組出口金額合計約4.8億美元,同比下降32%;風電機組零部件合計約16.7億美元,同比下降19%。
據世界海上風電論壇(WFO)的信息,2023年上半年全球海上風電增長放緩,新增產能及建設活動雙降,我國風電產品受海外裝機需求增勢不佳的影響而導致出口額降低。但中長期來看,中國風電供應鏈在海外部分環節產能偏緊、自身成本優勢及優質供應能力基礎上,正在迎來出口的加速發展窗口期。目前,中國已經建立了完備的風電產業體系,形成了具有全球競爭力的風電產業體系,是全球最大的風電裝備制造基地,具備大兆瓦級風電整機,關鍵核心大部件自主研發制造能力,可以將成熟可靠的產品推向國際市場。
中長期來看,陸上風電和海上風電預計將繼續保持快速發展趨勢,推動我國風電產品出口。據全球風能理事會(GWEC)在2023年風電行業報告中的預測,未來五年,全球陸地風電裝機復合年增長率為12%,預計年平均裝機量為110吉瓦,總新增裝機可能達到550吉瓦。其中,中國、歐洲和美國的增長將成為全球陸上風電發展的支柱,預計將占總新增容量的80%以上。未來五年,海上風電市場在全球新裝機總量中的份額可能將從目前的11%增長到23%。預計2023-2027年全球將增加130吉瓦的海上風電,平均年裝機量將接近26吉瓦。
在新能源相關領域,歐美等海外市場的反傾銷、反規避、提高基本關稅等傳統貿易壁壘以及低碳認證、能效標簽等新型貿易壁壘,對光伏行業出口均造成了不利影響。近年來,貿易壁壘逐漸延伸至風電行業,我國風電產品正面臨著貿易摩擦帶來的風險。根據中國貿易救濟信息網信息,2019年以來,墨西哥、歐盟、加拿大、越南均曾對我國風電相關產品發動反傾銷或反補貼調查。2019年4月16日,墨西哥經濟部應當地企業的申請,對原產于中國的風塔啟動反傾銷立案調查。2020年10月21日,歐盟委員會應歐洲風塔協會代表鋼制風塔產量占歐盟內同類產品總產量大于25%的生產商提出的申請,對原產于中國的鋼制風塔進行反傾銷立案調查;2021年12月16日,歐盟委員會決定對原產于中國的鋼制風塔作出反傾銷肯定性終裁,對涉案產品征收反傾銷稅。2023年9月25日,越南工貿部應越南生產商申請,對原產于中國的風電塔及風力發電設備部件啟動反傾銷調查。2023年7月20日,加拿大邊境服務署(CBSA)對原產于或進口自中國的風電塔作出反傾銷和反補貼肯定性初裁,決定自當日起對涉案產品征收臨時反傾銷稅和反補貼稅。近年來,與風電產品相關的貿易壁壘越來越頻繁,對中國風電產業鏈企業出海帶來不利影響。
近期,歐盟表示正在考慮對中國風電企業開展反補貼調查。歐盟是全球風電重要的市場,2022年新增風電裝機在全球占比達到了25%,僅次于亞太地區。相比于中國風電企業,歐洲制造的風機不僅價格昂貴,而且在技術層面、商務服務層面也無法與中國風電企業進行競爭。因此,中國風機在歐洲銷售不斷攀升,盡管還沒有實現很高的市場占有率,但已經對歐洲本土風電企業形成了巨大的“潛在威脅”。2023年9月13日,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表示,歐盟正在計劃提出一攬子措施以支持歐洲風電行業,并表示中國風電整機商正在威脅歐洲風電行業的基礎。10月6日,歐盟司法專員迪迪埃·雷恩代爾表示,歐盟正在考慮是否調查中國利用補貼來促進本國風力渦輪機制造商發展的情況,作為旨在促進歐洲風能行業的更廣泛提案的一部分。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注明稿件來源的內容均為轉載稿或由企業用戶注冊發布,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轉載稿涉及版權問題,請作者聯系我們,同時對于用戶評論等信息,本網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
本文地址:http://www.jiechangshiye.com/news/show.php?itemid=72278
轉載本站原創文章請注明來源:東方風力發電網
東方風力發電網
微信掃描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