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德國可再生能源開發商Luxcara與明陽智能簽訂首選供應商協議,計劃在Waterkant海上風電項目中采用明陽的海上風機,標志著中國海上風機殺入歐洲腹地!
1、明陽智能18.5MW風機,在德國獲得批量訂單
Waterkant海上風電場位于德國北海N-6.7場址,原規劃裝機容量270MW。本次開發商計劃采購16臺明陽18.5MW海上風機。該機型葉輪半徑260米,是全球已發布的最大的風電機組。
據Luxcara稱,此次招標工作細致且嚴謹,是在經過2023年底啟動的國際招標,以及由挪威船級社(DNV)和畢馬威(KPMG)支持的涵蓋供應鏈、環境、社會和治理(ESG)合規性和網絡安全的盡職調查全部完成后,雙方才簽署了風電機組首選供應商協議。因此,這些風機將全部使用100%的可再生能源生產。
這是中國海上風機首次在歐洲贏得大訂單(還未正式轉化為訂單),這必然在歐洲引起軒然大波。從Luxcara公司聲明的遣詞造句也可以看出,他們對此事非常謹慎,急切地想說明自己的選擇公平、公開、公正,不存在問題。
德國政府也第一時間做出回應,一位經濟和氣候保護部的發言人表示,德國政府會“look at this decision very closely”。
據了解,明陽智能在2023年底下線了MySE18.X-20MW海上風電機組,當時就成為了全球已下線單機容量最大、風輪直徑最大的海上風電機組。據明陽智能對外公布信息顯示,該機組為其自主研發,具有完全獨立自主知識產權,延續自14-16MW產品平臺。
此前,明陽智能曾為意大利Beleolico海上風電項目供貨10臺MySE 3.0-135風機,這也是中國海上風機在歐洲贏得的第一單。更早些時候,明陽智能利用海上風電品牌優勢,在韓國、菲律賓、巴西等國展開了海上風電業務合作。
2、國內風機成本優勢突出,海外空間逐步打開
2021 年以來受通脹、疫情等多重因素影響,海外風電供應鏈短缺、原材料漲價、人工成本上漲,包括維斯塔斯、西門子歌美颯、恩德等在內的海外主要風機企業經營持續承壓。與此同時,2023 年中國風電整機出口增長顯著,年度出口容量3.7GW,同比增長 60%。截至 2023 年底,中國風電機組累計出口容量15.6GW,較2020 年底增長 145%。
中國風機的出口增長得益于其價格優勢。2023年,海外風機企業陸上風機銷售均價約為860歐元/kW,海上風電銷售均價約為1134歐元/kW,而中國風機的報價則顯著低于這一水平。這一價格優勢使得中國風機企業在海外市場逐漸占據一席之地。
據CWEA發布的《2023年中國風電吊裝容量統計簡報》數據顯示,2023年,中國風機全年新增出口671臺,容量為3,665.1 MW,同比增長60.2%。共有6家整機商向18個國家出口了風機,出口排名前五的國家分別為烏茲別克斯坦、埃及、南非、老撾及智利。
2024年,中國風機制造商繼續擴大海外市場。2024年2月,電氣風電簽訂越南40MW風機設備銷售合同,實現了該公司“一帶一路”的第2個海外風機訂單。
同月,遠景能源與印度開發商Juniper Green Energy簽訂了300MW風電項目的戰略合作協議并與菲律賓Alternergy公司簽署162MW風機采購協議書,之后,該公司又宣布拿下印度開發商Hero Future Energies 588MW的風機訂單,進一步穩固其印度市場地位。
2024年5月,金風科技與東南亞可再生能源公司The Blue Circle簽訂菲律賓100.8MW風電項目協議。幾天后,金風科技再次宣布已完成對GE在巴西巴伊亞州一座整機工廠的收購。
3、結語
歐洲市場長期以來由海外整機商主導,歐洲一些利益相關方,也經常用中國風電產能過剩說事,以保護自身風電產業。其較大的歐洲風電市場仍由海外整機商牢牢把控,2023年中國整機商在歐洲僅安裝了194.1MW的風電機組,其中在歐盟27國只安裝了8.4MW。
但中國風機制造商憑借其技術實力和成本優勢,正逐步打破這一局面。此次明陽智能殺入德國風電市場,必然將在歐洲風電業引起軒然大波。隨著全球對可再生能源需求的不斷增長,中國風機企業有望在海外市場實現更廣泛的布局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