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日韩一区国产,亚洲国产一区二区a毛片,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观看,中文字幕中文字幕一区三区

當前位置: 東方風力發電網>看資訊 >頭條聚焦 > 江蘇南通:大力開發風電、光伏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江蘇南通:大力開發風電、光伏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2024-10-31 來源:南通市人民政府 瀏覽數:228

10月29日,南通市人民政府發布關于印發南通市(近)零碳試點建設實施方案的通知。文件指出,大力開發風電、光伏等新能源和可再生

10月29日,南通市人民政府發布關于印發南通市(近)零碳試點建設實施方案的通知。

文件指出,大力開發風電、光伏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充分挖掘分布式能源開發潛力,因地制宜發展氫能、地熱能,支持新型儲能應用推廣,提高綠電就近就地消納能力。積極打造新型電力系統,探索新能源發電項目與綠電需求用戶之間的綠電溯源路徑。大力推進電能替代,鼓勵綠電、綠證交易,激發綠電供需兩端潛力,擴大綠色電力占比。探索清潔能源非電化利用,不斷提升非化石能源消費占比。

到2025年,園區綠電就近消納、可物理溯源的電力架構建設路徑基本清晰。新型電力系統配套綠電溯源電網工程積極爭取納入省電力公司輸電網項目規劃。能碳管理服務平臺初步建成。綠色招商取得初步成效。到2027年,園區單位工業增加值綜合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量持續下降,較2023年下降20%以上,非化石能源消費占比達到20%以上,其中可再生電力消費占比(含綠證)達到30%以上,終端電氣化率達到50%以上。

原文件如下:

市政府關于印發南通市(近)零碳試點建設實施方案的通知

通政發〔2024〕29號

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市各直屬園區管委會,市各委、辦、局,市各直屬單位:

現將《南通市(近)零碳試點建設實施方案》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落實。

南通市人民政府

2024年10月10日

(此件部分公開,附件2不公開)

南通市(近)零碳試點建設實施方案

為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有效應對國際綠色經貿規則,充分發揮我市濱江臨海、新能源資源豐沛的稟賦優勢,根據《江蘇省(近)零碳產業園建設指南(暫行)》《江蘇省碳達峰碳中和試點建設方案》《江蘇省減污降碳協同增效實施方案》和《南通市碳達峰實施方案》有關部署要求,決定在部分園區、企業開展(近)零碳試點建設,聚焦破解綠色低碳發展面臨的瓶頸制約,積極改革探索、先行先試,打造若干低碳零碳園區標桿和低碳供應鏈龍頭企業,以點帶面推動全市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

一、總體要求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經濟思想、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堅持問題導向、需求導向和目標導向,探索(近)零碳發展模式,加快發展方式綠色轉型,激發各類主體積極性,為推動能耗雙控逐步轉向碳排放雙控,如期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加快打造全省高質量發展重要增長極提供堅實保障。

“十四五”時期,選擇一批有條件、有意愿且具備代表性的園區和企業啟動(近)零碳首批試點建設。到2025年底,路徑清晰的園區、企業(近)零碳建設方案逐步完善并初見成效,碳排放管理、統計能力基本配備,(近)零碳建設核查評價體系初步建立。到2027年,(近)零碳試點建設工作取得階段性進展,建設目標任務基本完成,形成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做法,為全市廣泛開展(近)零碳建設奠定堅實基礎。

二、重點任務

(近)零碳建設以構建溫室氣體核算能力為基礎,重點圍繞能源供給零碳化、產業發展綠色化、減污降碳協同化、運營管理數智化開展建設工作。

(一)能源供給零碳化

大力開發風電、光伏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充分挖掘分布式能源開發潛力,因地制宜發展氫能、地熱能,支持新型儲能應用推廣,提高綠電就近就地消納能力。積極打造新型電力系統,探索新能源發電項目與綠電需求用戶之間的綠電溯源路徑。大力推進電能替代,鼓勵綠電、綠證交易,激發綠電供需兩端潛力,擴大綠色電力占比。探索清潔能源非電化利用,不斷提升非化石能源消費占比。〔市發改委、工信局、資規局、國網南通供電公司等部門和單位以及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市各直屬園區管委會按職責分工負責。以下均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市各直屬園區管委會落實,不再列出〕

(二)產業發展綠色化

依據《綠色低碳轉型產業指導目錄(2024年版)》,樹立“畝產論英雄”“單耗比貢獻”理念,實施產業綠色發展規劃和綠色招商,推動產業橫向耦合和縱向延伸,提升集群化、綠色化發展水平。全面推行清潔生產和綠色制造,推進傳統行業綠色低碳轉型升級,組織實施節能降碳、設備更新和工藝技術創新,加快“智改數轉網聯”,促進先進適用的綠色低碳示范技術推廣應用,鼓勵重點行業企業開展直接涉碳類認證,建成一批“能效標桿”企業,打造一批“零碳”工廠。(市工信局、發改委、科技局、資規局、生態環境局、商務局、市場監管局等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三)減污降碳協同化

優化園區功能布局和企業空間分布,促進產業集聚和循環鏈接,推動項目間、企業間、產業間物料閉路循環,加強資源深度加工、副產物綜合利用,實現資源節約集約高效利用。加快基礎設施綠色升級,促進各類基礎設施的共建共享、集成優化,大力發展綠色低碳建筑,積極構建零碳交通,提升環境基礎設施建設水平,鞏固提升生態系統碳匯能力。探索溫室氣體排放與污染防治監管體系的有效銜接路徑,統籌排污許可和碳排放管理。在重點園區和企業增設高精度溫室氣體監測設備,試點污染物與碳排放在線協同監控。逐步構建園區、企業和產品不同層次的碳排放管理體系,實現減污降碳協同增效。(市生態環境局、發改委、工信局、資規局、住建局、城管局、交通運輸局、商務局等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四)運營管理數智化

加強園區和企業能碳管理能力體系建設,逐步構建可視化能碳管理服務平臺,提升數字化、智能化、綠色化管理水平。推動企業自主開展碳排放監測評估和碳足跡管理,推動園區開展能耗和碳排放監測,推動相關部門聯動開展碳排放核查。構建數字化、智能化電力信息基礎設施,加快智能微電網、虛擬電廠等新能源應用場景建設,促進新能源與負荷、儲能的聚合和調控,提高分布式新能源自消納水平和可調節資源開發水平。(市發改委、工信局、生態環境局、市場監管局、統計局、國網南通供電公司等部門和單位按職責分工負責)

三、建設內容

在一批有條件、有意愿的產業園區、制造業企業、“數智化”微電網和虛擬電廠開展(近)零碳試點建設工作。

(一)(近)零碳產業園區

遵循源頭減碳和過程降碳的基本路徑,結合南通資源優勢和產業布局,圍繞構建新型電力系統和推進減污降碳協同2個方向,開展我市(近)零碳產業園區試點工作。

1.新型電力系統建設試點園區。到2025年,園區綠電就近消納、可物理溯源的電力架構建設路徑基本清晰。新型電力系統配套綠電溯源電網工程積極爭取納入省電力公司輸電網項目規劃。能碳管理服務平臺初步建成。綠色招商取得初步成效。

到2027年,園區單位工業增加值綜合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量持續下降,較2023年下降20%以上,非化石能源消費占比達到20%以上,其中可再生電力消費占比(含綠證)達到30%以上,終端電氣化率達到50%以上。積極開展綠色工廠、綠色供應鏈企業建設培育工作,對重點行業企業開展碳核查和直接涉碳類認證,新建項目能效水平達到行業標桿水平比例達到50%以上。基本構建綠電可物理溯源的供電格局,有效降低園區電力碳排放因子。

2.減污降碳協同試點園區。到2025年,園區碳排放與污染物排放限值限量協同管理的工作格局基本形成,生態環境分區管控、環境影響評價、節能審查等制度在減污降碳協同管控方面作用充分發揮,重點行業及重點企業建設項目在環評報告中設置碳排放評價專章,能碳管理服務平臺初步建成。

到2027年,試點園區選取至少2個環境空氣質量監測點位增設溫室氣體監測設備,在火電、冶煉、鑄造、化工、廢棄物處理等行業選取至少2個代表性企業安裝溫室氣體CEMs監測設備。重點排污單位清潔生產審核企業數量占比達到80%以上。規上工業企業參與“智改數轉網聯”診斷企業數量占比達到50%以上。積極開展綠色工廠、綠色供應鏈企業建設培育工作,對重點行業企業開展碳核查和直接涉碳類認證。新建項目能效水平達到行業標桿水平比例達到50%以上。

(二)(近)零碳制造業工廠

立足南通6大重點產業集群和16條優勢產業鏈,在船舶海工、高端紡織、高端裝備、新材料、新能源和新一代信息技術等重點行業示范引領企業,圍繞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推動二氧化碳減排、開展綠電綠證交易、碳交易、直接涉碳類認證、增加碳匯抵消碳排放等重點任務,開展(近)零碳制造業工廠建設。

到2025年,試點企業能耗和碳排放在線監測系統基本搭建,企業碳核算制度基本建立,探索開展直接涉碳類認證等試點。加強綠色電力消費,綠色電力(綠證)消費占電力消費量的比例超30%。

到2027年,試點企業建成能耗和碳排放在線監測系統,可再生能源消費占比(含綠證)不低于50%,采用節水器具和設備,節水率不低于10%,可用屋頂光伏覆蓋率達到50%,資源集約利用評價等級達到A級,單位產品碳排放水平和綜合能耗水平優于行業先進水平;積極開展產品直接涉碳類認證和環境信息披露,并通過質量管理體系、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環境管理體系、能源管理體系等第三方認證。

(三)“數智化”微電網

整合分散能源資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企業綜合用能成本,在制造業企業圍繞“促進可再生能源消納、提高系統平衡和自治能力、加強協同控制能力”等目標開展“數智化”微電網建設。

到2025年,試點單位搭建“數智化”微電網管理系統,并接入市級能碳管理平臺,實現源網荷儲實時監測和協調控制,促進源網荷儲一體化發展,形成具有代表性的典型示范項目。

到2027年,試點單位“數智化”微電網儲(蓄)能與光伏等清潔能源裝機容量占比不低于20%,可再生能源自消納占比不低于30%,重要負荷獨立保障供電能力不低于2小時,電力負荷調節能力達到最大負荷的10%以上,形成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示范項目。

(四)虛擬電廠

開展虛擬電廠運營商試點培育建設,有效提升全市迎峰度夏(冬)電力保供能力,更好促進可再生能源消納,精準調控整合非工業用戶負荷,最大限度控降對重點企業用能影響和正常生產經營。

到2025年,建成市級虛擬電廠運營管理平臺,依托市電力負荷管理中心加強虛擬電廠統一管理,做好虛擬電廠接入與服務,助力虛擬電廠運營商實現精細化管理。

到2027年,各試點虛擬電廠配置先進的數字化運營管理系統,具備信息處理、運行監控、業務管理、計劃監管、控制執行等功能。聚合需求側資源參與電網調度運行與電力市場交易,至少聚合分布式電源、分布式儲能、可調負荷、電動汽車等2類及以上的多品類資源。具有響應一種或多種時間尺度調峰需求的功率調節能力,調節容量不低于20兆瓦,且不低于最大用電負荷的10%。持續參與電網調峰時長不小于2小時,調節速率每分鐘不低于調節容量的3%,且不低于0.6兆瓦。調節精度以每15分鐘為一個時段計算偏差率,正負偏差不超過15%。

四、組織實施

(一)強化組織領導

2024年組織開展首批(近)零碳試點建設工作,符合條件的園區、企業自愿提出申請。(近)零碳產業園區編制試點建設方案,經市發改委、工信局、生態環境局、市場監管局等部門組織審核后由園區管委會印發實施。(近)零碳制造業工廠由市發改委會同市工信局、生態環境局組織申報實施。“數智化”微電網和虛擬電廠由市發改委會同國網南通供電公司組織申報實施。市發改委牽頭工信、生態環境、市場監管、國網南通供電公司等部門和單位,會同屬地和試點單位建立工作協調推進機制,強化統籌推進和向上對接,雙月調度、定期評估,督促完成各項重點任務,協調解決試點建設中的具體問題,及時總結試點經驗做法,有序推進后續批次試點工作。

(二)強化資金支持

對驗收合格的(近)零碳產業園區給予適當獎補。對納入試點并驗收合格的(近)零碳制造業工廠,在其試點期間(2025—2027年)的綠色電力消費給予適當獎補。對“數智化”微電網搭建完成并驗收合格的給予適當獎補。市區企業上述獎補資金由市級財政保障,具體細則另行制定。鼓勵各縣(市)參照執行。

(三)強化要素保障

各地要加大綠色招商力度,加強節能降碳、資源循環利用等綠色低碳轉型產業頭部企業、上下游配套企業招引。積極支持試點園區、企業新建項目納入省、市重大項目,加大土地、用水、用能、環境容量等要素保障力度。探索建立綠色電力交易服務體系,設立綠電綠證服務站,實現綠色電力服務在全市范圍內的初步覆蓋。積極支持試點園區、企業開展碳核算體系建設、新能源資源開發、直接涉碳類認證等探索實踐。積極引進國內外權威認證組織在通設立分支(合作)機構,支持企業、行業協會參與碳足跡、碳排放等標準制修訂。市各有關部門要加強與國家部委、省級部門的溝通對接,指導支持符合條件的試點園區和企業申報國家、省、市有關試點示范和專項資金。

(四)強化宣傳引導

市委宣傳部會同相關部門,總結提煉各類試點在探索(近)零碳建設中形成的典型經驗和做法,充分利用各類宣傳媒體平臺,全方位、寬領域宣傳試點建設的重要意義和階段性成效。利用好全國低碳日、節能宣傳周、全國生態日等活動,加大“低碳零碳”的宣傳力度,推廣降碳路徑和零碳制造產品,展現我市綠色低碳發展情況和成果,營造全社會積極參與的良好氛圍。


閱讀上文 >> 廣東能源托克遜縣100萬千瓦風電項目首套塔筒順利發貨
閱讀下文 >> 六部委:大力實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動,加快大型風電光伏基地建設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注明稿件來源的內容均為轉載稿或由企業用戶注冊發布,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轉載稿涉及版權問題,請作者聯系我們,同時對于用戶評論等信息,本網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


本文地址:http://www.jiechangshiye.com/news/show.php?itemid=76856

轉載本站原創文章請注明來源:東方風力發電網

按分類瀏覽

點擊排行

圖文推薦

推薦看資訊

主站蜘蛛池模板: 堆龙德庆县| 湖北省| 瑞丽市| 义乌市| 三亚市| 宿松县| 凉山| 湖北省| 沐川县| 肇庆市| 麻江县| 射洪县| 内黄县| 沧源| 玉树县| 临武县| 郓城县| 谢通门县| 集贤县| 修武县| 哈巴河县| 临高县| 林周县| 嘉定区| 上林县| 阿克苏市| 社会| 昌图县| 广灵县| 元江| 普兰店市| 利辛县| 望城县| 林甸县| 沁源县| 灌阳县| 景东| 盐边县| 汪清县| 琼结县| 宜兴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