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日,北京院EPC總承包的國家電投赤峰高新區紅山產業園風儲綠色供電項目成功實現全容量并網發電,為赤峰市清潔能源轉型注入強勁動力。

作為赤峰市紅山區重點新能源項目,工程總裝機容量110兆瓦,配套建設15%容量(16.5兆瓦/66兆瓦時)儲能系統,4小時充放電。項目共安裝18臺風力發電機組,包括2臺5兆瓦、16臺6.25兆瓦機組,新建66千伏升壓站接入城東220千伏變電站。
項目推進過程中,北京院技術團隊憑借創新思維與不懈努力,成功突破了重重技術難關。面對山地風電項目吊裝場地面積有限的棘手問題,項目團隊巧用有限地形,采用單葉片吊裝與“板兒起”方式,不僅高效解決了場地不足的難題,還極大地減少了對林地、草地的破壞,在推進工程建設的同時,保護了生態環境。
7臺風機基礎運用了北京院專利倒圓臺“蝶形”基礎,這一設計顯著減少了混凝土用量,大幅縮短混凝土澆筑時間,簡化了基礎收面,為風機基礎施工進度與質量提供了堅實保障;C28機位作為新技術試點,在倒圓臺基礎上進行了進一步創新優化,采用新型倒梁板式基礎。該基礎相較于傳統基礎節省混凝土5%,經濟效益顯著;面對鋼筋密集給施工帶來的挑戰,現場采用自密實細石混凝土澆筑,有效避免因振搗不充分而產生的質量缺陷。

項目在建設過程中采用了“預制艙+智能運維”模式。通過這一模式,升壓站實現“零建筑施工”,與傳統升壓站相比,經濟優勢明顯。同時,由“軌道機器人+四足機器人+無人機”組成的三維巡檢體系,在運行中進行全覆蓋掃描。

項目投運后,預計年發電量超3億千瓦時,相當于節約標煤9.98萬噸/年,減排二氧化碳27.45萬噸/年,同步減少氮氧化物81.31噸、二氧化硫84.57噸。
項目建設將帶動赤峰區域綠色產業發展,為構建綠色低碳循環產業提供有力支撐,賦能園區內企業高質量和精益發展,助力實現更高的綠色能源使用比例、達成更出色的節能降碳效果,實現綠色產業規模邁上新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