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掃描二維碼,即可將本頁分享到“朋友圈”中。
2011-03-01 瀏覽數:561
科博會循環經濟成果與節能減排技術展覽關于設立“低碳建筑展區”的邀請函
為貫徹落實為貫徹落實“十七屆五中全會”精神,樹立科學發展觀,深入落實節能減排工作,全面建設節約型社會,倡導發展低碳經濟,應對氣候變化與全球變暖,同時展現低碳建筑成果,增加本次大會的亮點,使之成為媒體報道的焦點和社會關注的熱點。經研究,特在第十四屆科博會循環經濟與節能減排展館設立“低碳建筑展區”。具體辦法如下:
設立“低碳建筑展區”背景
人們越來越清晰的認識到二氧化碳排放量猛增,會導致全球氣候變暖,而全球氣候變暖會對整個人類的生存和發展產生嚴重威脅。實際上,城市里碳排放,近60%來源于建筑維持功能本身上。建筑在二氧化碳排放總量中,占到了40%以上,遠遠高于運輸和工業領域。在發展低碳經濟的道路上,建筑的“節能”和“低碳”勢在必行。目前,低碳建筑已逐漸成為國際建筑界的主流趨勢。
“低碳建筑展區”規劃安排
主題:營造綠色家園
領域:建筑設計與規劃、太陽能等新能源與建筑一體化(太陽能光熱利用、太陽能光伏利用、水源地源熱泵等)、建筑節能材料及設備(建筑保溫、節能暖通空調、節能照明等)。
規模:1000平米
時間:2011年5月18-22日
地點:北京中國國際展覽中心
支持、參與單位:科技部、建設部、中央電視臺、清華大學建筑節能研究中心、法國開發署、美國清潔技術產業集團、建筑節能行業協會等
“低碳建筑展區”邀請對象
房地產開發商(1-2家);
太陽能企業(3-4家);
水源地源熱泵企業(3-4家);
建筑節能材料及設備廠商(4-5家);
綠色照明企業(2-3家);
“低碳建筑展區”參展要求
業內具有一定的影響力、良好的口碑、很強的社會責任感。
“低碳建筑展區”宣傳工作
以“低碳建筑展區”整體優勢結合各參展企業的新技術、新產品、新理念集體亮相,成為整個大會的一大亮點。
前期通過一些主流媒體和行業專業媒體、網絡等對“低碳建筑展區”進行預熱宣傳報道。
中期通過大會新聞發布會對“低碳建筑展區”進行要點和亮點宣傳。
后期即展會期間,通過大會注冊的200多家媒體對“低碳建筑展區”
進行深入宣傳報道,特別是借助央視新聞欄目等。
“低碳建筑展區”相關活動
人民大會堂開幕式;
引導國家領導參觀“低碳建筑展區”,并進行簡要講解;
安排參加節能減排等相關會議;
召開低碳經濟研討會,在會上就“低碳建筑”安排發言;
對參展企業及其產品技術進行評獎。
“低碳建筑展區”報名辦法
以自愿原則參與,通過主辦方遴選和相關部門推薦辦法優選;
企業報名時,需提交相關資料(營業執照副本復印件、公司簡介、產品說明及檢測報告、榮譽證書、樣板工程說明材料、該企業及產品對低碳建筑的作用與影響報告材料等);
辦理報名及交費手續,確定展臺搭建構想。
主辦方聯系方式:
電話:010-58688285 13261169391
傳真:010-58688282
聯系人:張濤
郵箱:chinazbcg@163.com
附件、低碳建筑展區報名申請表
申請單位信息 |
單位名稱 |
|
||
聯 系 人 |
|
|||
電 話 |
|
|||
傳 真 |
|
|||
地 址 |
|
|||
參 加 人 員 |
姓 名 |
職 務 |
手 機 |
|
|
|
|
||
|
|
|
||
|
|
|
||
展 臺 預 定 (請打“√” ) |
□自行裝修展臺 預定面積: 展臺號: B類——¥1660元/m2 US﹩245.00/ C類——¥ 850元/m2 US﹩130.00/ □統一裝修展臺 預定面積: 展區號: B類——¥2260元/m2 US﹩350.00/m2 □ C類——¥1460元/m2 US﹩230.00/m2 □ (注:由主辦方統一進行展臺裝修,企業只需按要求提供資料和展品即可。) □室外(最小 |
|||
參 加 活 動(請打“√” ) (以最終活動為準) |
□ 人民大會堂開幕式及主題報告會 □ 國家領導人接見重要來賓 □ 黨中央領導、各部委領導、北京市領導、各地省市長及國外政要參觀展覽 □ 循環經濟與節能減排論壇 □ 低碳經濟研討會 □ 評獎表彰 □ 國內省市推介會 |
|||
申請單位類別 (請打“√” ) |
□建筑設計與規劃 □地產開發 □太陽能等新能源與建筑一體化□熱泵應用 □建筑節能材料及設備 □綠色照明 □其它 |
|||
主辦方聯系方式 |
地址:北京安定門外東后巷28號商務部經貿研究院10樓 |
|||
【延伸閱讀】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注明稿件來源的內容均為轉載稿或由企業用戶注冊發布,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轉載稿涉及版權問題,請作者聯系我們,同時對于用戶評論等信息,本網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
本文地址:http://www.jiechangshiye.com/news/show.php?itemid=8644
轉載本站原創文章請注明來源:東方風力發電網
東方風力發電網
微信掃描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