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公司總經理送給我們每一位中層管理者兩本書:馮侖的《野蠻生長》和德魯克的《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讓我們認真閱讀,好好體會。我首先分別讀了這兩本書,然后我又想為什么總經理同時送這兩本書給我們呢?是否要讓我們去體會這兩本書中所講的共同的東西。帶著這個問題,我有重新讀了這兩本書,發現對于管理的問題,這兩本講到一些同樣的問題,給出了同樣的答案,讓我感受到我們中國From EMKT.com.cn的民營企業家從實踐中同樣悟到管理的真諦!
首先談第一個問題,關于人的管理,一個管理者容易犯錯誤的地方在于弄不清楚管理自己還是管理別人。一個人印了名片當上總經理之后,你會發現他開始抱怨別人,似乎管理就是管別人,讓別人按照自己的想法做事,而起只要管理不好就是別人的錯,炒人、罵娘,與同伴勾心斗角,反正自己沒錯兒。殊不知,偉大的人管理自己而不是領導別人。記得《從銷售走向管理:職業經理人的三項修煉》的培訓課程告訴我們,經理的第一項修煉:自我精進,即首先是做好自我管理。自我管理首先做好五個方面的轉變:一是認知的轉變,管理者不是任人擺布的演員,而是要集編導于一身的全才,他不但要親自編劇,還要人每個部屬演員充分發揮其演技與能力,管理者的重點在“導”,部屬則以“演”;二是角色的轉變,做好六種角色,計劃者、執行者、評估者、控制者、人員發展者,團隊建立者;三是職責的轉變,比如對于基層銷售經理,他的職責就是以最低成本創造最高銷售額和市場份額,通過有效的人員聘用、培訓、激勵和領導來管理和開發人才,并建立高生產力的團隊;四是能力的轉變,管理學者凱茲早在1955年即提出三種管理能力至今仍被世人沿用,包括:技術性技巧、人際關系技巧、概念性技巧,以上三種技巧,其重要性依管理職能的不同而有所變化,近年來,管理學家又根據企業的發展需要提出了第四種管理技能---政治性技能也是非常重要的。就職位高低而言,管理階層都需要人際關系技巧,但對于較低階層的管理者比對較高階層的主管還重要。而對較低階層管理者來說,技術性技巧通常比概念性技巧更重要,因為他們主要的職責是在現有的組織內執行策略和流程。中層管理者的角色,主要是依照現有的組織結構,設法執行上級所建立的目標和政策,故須具備大約相等的技術、人際關系和概念性技巧。對于高階主管來說,概念性技巧最重要。高階主管的職責主要是制定策略性決策。做這些決策需要一些技術性知識,而人際關系技巧則有助于獲得情報及影響下屬熱誠地執行決策。不過,策略性決策的品質,主要還是決定于決策者的概念性技巧;五是心態的轉變,管理者要有一個好的心態,最近我的體會是,管理者的包容心、平常心非常重要,包容心可以讓你真正去用人所長,容人所短,發現團隊的能力;平常心可以讓你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團隊憂而憂,后團隊樂而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