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掃描二維碼,即可將本頁分享到“朋友圈”中。

噱頭的“中國式營銷”
2015-11-10
來源:第一營銷網
瀏覽數:746
“中國式營銷”這一概念或者說理論,幾年前有接觸過,但沒有在意,此次恰逢《第一營銷網》推出關于“中國式營銷”是否失效的系列探析專題。我堅定地認為自己應該把深藏于心底多年的聲音發一下。
“中國式營銷”這一概念或者說理論,幾年前有接觸過,但沒有在意,此次恰逢《第一營銷網》推出關于“中國式營銷”是否失效的系列探析專題。我堅定地認為自己應該把深藏于心底多年的聲音發一下。
可以這么肯定地說,如果不是互聯網的迅猛發展,我們中大部分人,也包括我,都沒有機會就某一個專業的領域發表自己獨特的見解,更不可能對某些所謂“專家、學者”提出的某種概念及理論提出完全不同的意見,甚至批判。當信息和資源不對稱的時候,我們大多數群體只能被動地接受許多專家所謂專業的的觀點,哪怕是根本立不住腳的。然而,互聯網給我們帶了福音,各類不同的專業平臺為我們提供了許多自由表達觀點和發表專業見解的機會。從這個層面上講,我們是幸福的一群,尤其是對于像我這樣從實戰中走來,又專注于研析的實戰型專業營銷策劃人。
對“中國式營銷”,我要給她套上“噱頭”兩字,并無惡意,也無意中傷誰。歌德說過一句話,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鳥兒,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歌喉。意思就是每一個階段我們不可能跨越這一個階段,你必須堅守這一個階段做一些你認為該做的事情。“中國式營銷”這個叫法,在幾年前的中國營銷界確實是帶來了許多的話題,但我不管提出此概念的專家學者們是出于何種目的,至少實現了營銷傳播的效果,帶來作品動銷的成果,從這個角度講,這個概念無論是噱頭還是有意為之的炒作,其營銷的價值已實現。
“中國式營銷”是一個很容易抓住眼球的概念,從營銷策劃的角度,是到位了。但從傳道授業解惑的角度,我認為,它本身就是一個偽命題,是一種無病呻吟的學院式吶喊,于營銷問題解決價值不大。可以這么肯定地說,到現在沒有人可以說得清“中國式營銷”是什么。甚至,連當初寫這本書的專家學者們如今也不一定能把這個概念說得清晰,講得讓人心服。如果真如《中國式營銷》的專家學者們所寫的,中國式營銷分為三層:營銷之道、營銷之法及營銷之術的話,不說人人都成為營銷專家,至少從事營銷工作的人都是中國式營銷專家了。
我們常說:適合的才是最好的。營銷也一樣,最好的營銷一定是最適合的,沒有最好的,只有最適合的。
那么,最適合的營銷是什么的樣的呢?
我堅定認為,最適合的營銷就是本土式營銷或本土化營銷。
以肯德基為代表的洋品牌為什么要在中國賣快餐,賣粥、賣豆漿?
為什么日系車在美國可以干贏美國本土車?
為什么中國部分手機品牌在非州,南美等國家大受歡迎?
ebay在中國為什么打不過阿里?
相反,中國的服裝,中國的食品,中國的汽車在西方發達國家就無法突破呢?
其核心一定不是“美國式營銷”,也不是“日本式營銷”,更不是“中國式營銷”,但他們有一個共同的營銷模式--正在篤行本土式或本土化營銷,或者必須施行本土化營銷。
適合于當地市場的本土化營銷是核心,離開本土化,任何“式”的營銷都無濟于事。同樣是洋快餐的麥當勞因其堅持美國市場的營銷打法,與同是美國的兄弟肯德基在中國市場已拉開了一定距離了。這已是營銷不進行適應本土化創新的最鮮活案例。
這幾年,“中國式”成為網絡最熱的詞之一,各類中國式的新詞層出不窮,而諸多文人墨客也是樂此不彼,如“中國式離婚”,“中國式教育”,“中國式過馬路”,“中國式相親”等等,許多媒體更是倍加渲染,特感興奮。于我,卻深感痛心。因為我洞察到,“中國式”成為網絡熱詞背后透露出來的更多是一種貶斥,嘲諷。對我們,對我們的國人其實是一種深深的傷害,或者說是一種明目當膽的攻擊。這又是否是另一種以美國為代表的,潛移默化式西方文化的侵蝕?我無法回答,我相信我們每個國人心中應該有桿稱。
創造“中國式”營銷概念,更多是以美國為參照總結或提煉的一種思維模式。是美國式、英國式、德國式、日本式、韓國式營銷理念在作祟,也可能是對美國為代表的,西發達資本主國家營銷理論研究太深所至。這種認知本身就隱藏著偏頗,實戰性缺失。
按邏輯思維,“中國式營銷”存在,“非中國式營銷”也應該存在,如此,問題就來了。與“中國式營銷”一樣,“非中國式營銷”又是什么呢?是美國式、英國式、德國式、日本式、韓國式營銷?顯然不成立,也不能讓人接受。
我堅決地認為,根本就沒有“中國式營銷”,也沒有美國式、英國式、德國式、日本式、韓國式等非中國式營銷,只有“本土式或本土化營銷”。
“中國式營銷”同美國式、英國式、德國式、日本式、韓國式營銷一樣一定等于本土式或本土化營銷,但本土式或本土化營銷不一定等于中國式營銷。中國飲料帝國的娃哈哈集團,幾乎是一個怪胎和異類,是許多專家學者極想研究又無法研究的現象。按常規思維,它一年研發那么多的單品又消失那么多,且在一線市場占用率很低的品牌,如此折騰不死也奄奄一息了,可是事實娃哈哈活得很好,很彪悍。 另一個牛X的品牌紅牛,這一來自泰國的品牌,近20年的時間成為中國功能飼料的老大,且地位無人可撼動。
那么,我們能授予他們“中國式營銷”或“美國式營銷”或“泰國式營銷”的稱謂嗎?我相信,沒有人有此膽量,尤其是學院派的營銷專家學者們。
理論指導實踐,實踐檢驗和優化理論,營銷也是一樣。分析和研究中國的營銷,我們必須堅定一個不爭的事實:中國是發展中國家而不是發達國家。我們可以天馬行空地創概念,但我們一定不能忘了我們所處的最真實的營銷環境,即大家所熟知的國情。當然,我們也有像發達國家一樣的樣板市場,北、上、深、廣,尤其是深圳上海這些一線發達城市,無論是文化、文明程度,還是營銷深度都能與世界發達國家比肩。而且我們一個省的人口可以勝過歐州幾個國,但我們不能因為有了幾個發達的城市就自詡是發達國家了。
營銷是一門實踐性極強的學科,是一個共性和個性特別分明的專業領域。實踐重于理論,執行重于設想。缺少足夠的實戰,寫寫書吶喊還可以,要是真以此為真經植入企業,那傷害和損失將無法估量,尤其是對于中國的中小企業。用最適合的執行方法營銷才是王道,太多專家學者的吶喊均是有道理的廢話。聽聽就好,一旦當真,就會糗大了!
如此,我們更不能說“中國式營銷”,也談不上“中國式營銷是否失效”,因為“中國式營銷”根本就不存在。
- 閱讀上文 >> 經銷商,從售后市場走向售前市場!
- 閱讀下文 >> 【呆子談營銷】:閑話“互聯網思維”以及“偽顛覆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