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個時候,我和一起租房的小姑娘私交甚好,她還沒經歷過戀愛的滋味,一直在糾結要不要和一個追求她很久的小伙子出去約會。她一雙清澈的眼睛眨巴眨巴,問我,“怎么才能知道他是不是個好人呀?”
我條件反射地地說,“這還不簡單?我在餐館干了那么久,最好的方法就是和他吃頓飯吧。但凡那些能夠在餐桌上幫你拉椅子,能照顧你的胃口,不厭其煩地問你“有沒有忌口的食物?”“魚是喜歡糖醋的還是清蒸的?”吃飯的時候不忘先往你飯碗里夾肉的,也能夠在吃過之后把桌面稍微清理一下的,這樣的男生,把這套餐桌學問用在生活里,我不相信他能壞到哪里去。但那種吃飯專挑自己喜歡的,不管不顧你感受的,把桌子搞得像災難現場似的,就別想了,能把一頓飯吃糟的,大概自己也好不到哪里去。”
后來姑娘去和小伙子約會,回來時垂頭喪氣,不用問也知道進展并不順利。她遞給我兩個熱氣騰騰的打包盒,對我說,“姐,還沒吃飯吧,我給你打包了個炒飯和酸辣湯。”
在我們的人生里,吃是一個多么重大的話題,我們和家人吃溫馨的晚餐,和多年不見的朋友聚在一起喝咖啡,和閨蜜去甜品店吃提拉米蘇,拉著戀人享用浪漫的燭光晚餐,在畢業季的散伙飯上喝得酩酊大醉……我們遇見不同的人,和他們一起吃飯,在不同的言談舉止間,學會一些規矩,也漸漸總結出這樣的道理:吃飯的時候,凡是要第一個夾菜,夾最大塊排骨的人,八成生活里也是自私的,那些在你吃東西時一定要借著光嘗一嘗的人,大概生活中也常常占著別人的小便宜,而那些肯為你先盛一碗湯,把魚肚子最厚實的那塊肉夾給你,不鋪張不浪費不過分挑剔食物的人,他們不一定是你最親近的人,但一定是正直的,善良的,可以值得信賴的人。
我記得讀書時候,班級里有兩個女生選擇了同一節體育課,體育課下課的時候就是中午午餐時間,所以兩個女生A和B,上完課就順便一起去吃午飯。A的家境殷實,對吃很有講究,幾乎頓頓流連學校外的小館子,B是貧困生,每一餐都在食堂解決,一素菜一白飯,嚴格控制花銷。幾次在食堂里遇見他們的時候,A總是和B一樣,要了一模一樣的飯,清淡的素菜和白飯,A吃得特別開心,兩個人也聊得歡暢。畢業幾年,我一直記得A那張善良的面孔,每次想起都不禁感慨,吃是一種多么直觀的教養。
我始終相信,一個在吃上講求道德的人,骨子里一定也有個高尚的靈魂,因為吃是一件非常嚴肅的事,嚴肅到,很多時候它在不經意間,就毫不留情地顯示了你的教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