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掃描二維碼,即可將本頁分享到“朋友圈”中。

萬科的合伙制竟然壓制了營銷費用投放!
2016-07-15
來源:《銷售與市場》雜志
瀏覽數:902
從合伙人制度的先驅企業——萬科最近發生的一些事情來看,股權之爭,維權頻發等“狀況”,都在提醒我們重新審視合伙人制度。
從合伙人制度的先驅企業——萬科最近發生的一些事情來看,股權之爭,維權頻發等“狀況”,都在提醒我們重新審視合伙人制度。
新時期萬科“事業合伙人”制度
郁亮說,新時期萬科“事業合伙人”有3個做法:
| 第一個層面 |
上面的2500核心骨干持股計劃
我們把滾存下來的集體獎金,委托第三方買公司股票。不僅要創造真實的價值,還要跟股東的利益綁在一塊,跟他的得失綁在一塊。困擾我們多年的問題——股東跟員工應該誰擺在前面——終于解決了,因為我們身份變得一致了,從利益基礎上變得一致了。
| 第二個層面 |
中間的“項目跟投制度”
我們要求項目操作團隊必須跟投自己的項目,員工可以自愿跟投自己的項目,也可以跟投所有的項目。
| 第三個層面 |
執行層的“事件”合伙人
一件事情,臨時組織事件合伙人參與到工作任務里面去,事情解決就解散,回到各自部門。
萬科合伙人制度推出后,引發了市場極大的關注,各大地產商,其他各行各業的上市公司也通過各種方式了解萬科的這一制度創新。
萬科的多位高層也在多個場合多次表示,推行萬科合伙人計劃,就是想留住人才,想提高收益,回報股東。
萬科想追求的,并沒有達到
但是,兩年后事實表明,萬科公開表達想追求的很多東西,并沒有達到。
我們先談談人才。
萬科王石和郁亮都認為,人才比資本重要,因此他們才啟動了合伙人計劃,但計劃啟動沒多久,先后有陳東鋒、許國鴻,徐洪舸、肖楠、劉愛明、杜晶、袁伯銀、肖莉和毛大慶9位高管離開,還有很多分公司高管跳槽。
另外,股東們對合伙人計劃推行后的收益也不滿意。因為股價和分紅的原因,在之后的萬科股東會上,就有股東因此公開質問萬科高管。
萬科領導人公開表示的兩點都沒有達到,那萬科為什么要推出合伙人制度呢?
很簡單,就是想實現管理層持股,讓管理層變得鐵板一塊,進而綁架所有的大股東。
這一點,我們從萬寶股權之爭之后王石的一句話就可以看出端倪:如果寶能控股萬科,我將率團隊集體出走,再造一個萬科。如果沒有合伙人制度對萬科管理層和核心團隊的控制,王石不會說出這樣的話。
可能有人說,人才的流失,股票收益的下降,還有加強對管理層的管理并綁架大股東,這些事情要不就是小事,要不就是好事,怎么會危言聳聽到把萬科拉入萬丈深淵呢?
萬科的發展已埋下巨大隱患
別著急,我們慢慢談。
萬科的合伙人制度里有一個核心:
跟投制度。前面已經提過,萬科要求項目操作團隊必須跟投自己的項目,員工可以自愿跟投自己的項目,也可以跟投所有的項目。
這一點,對萬科員工收入提升來說是有著非常積極意義的,有分公司管理人員因為2015年房價的暴漲,跟投分紅比例高達近百分百,比高利貸還要高,當然,比萬科的股東和股民的收益也要高得多。
但是,就是這樣一個制度,為萬科的發展埋下了巨大的隱患。
做出這樣的研判,有這樣幾方面的原因。
首先,跟投制度讓管理層的重點偏移。
萬科不是一天發展起來的,在萬科發展的過程中,他們對品牌,對客戶的重視一直非常高,也正是因為有了這樣的重視,才有了萬科的今天。
但是在合伙人制度之后,管理層成了投資人,并且事實上他們的投資收益要快于、要高于普通股東,所以這會讓他們只追求利益,這就會讓他們對品牌和客戶的重視下降,這一點影響是非常大的。
很多人都知道,項目的營銷管理和財務管理要分開,但是現在,萬科的營銷人就是財務管理人,運動員是他們,裁判也是他們,這樣,能不出問題嗎?
其次,跟投制度讓部分管理層變得貪婪。
據離開萬科的前內部人士透露,萬科的跟投制度有一項沒有公開的規定:管理團隊擁有營銷費用的管理權。
其實開發商的管理團隊都有營銷費用的管理權,這很正常,但不一樣的是,萬科的管理團隊可以省費用,然后省下的費用作為團隊的獎勵。
如此一來,我們就可以看到,萬科在媒體上的廣告投放大大減少,在2015年,萬科某一線城市的網站投放廣告費用僅為30萬元。
再次,我們還看到,萬科和媒體正常的溝通都沒有了。
這樣一來,萬科一有風吹草動,媒體不落井下石才怪呢。但是,公關費用已經進了管理層口袋了,至于媒體怎么抨擊萬科,又有誰會在乎?
可能有人會說,萬科品牌影響力太大了,不需要做廣告就能將房子賣好。是,這一點我承認,但是,如果適當地投放廣告宣傳項目,項目賣出更高的價格,實現更快的資金流轉率,不是能給股東帶來更高的收益嗎?
但是,這筆費用被萬科合伙人通過合法的、公開的方式吞掉了。
最后,我們可以發現,在萬科實行合伙人制度之后,對投訴、對負面信息的曝光處理方式完全不同了。
在以前,業主投訴,開發商會積極應對,即便是業主在論壇發個帖,也會有人專門跟進,但現在,你帖子發到人民網,萬科也不會有人理你。
過去,有業主維權什么的,萬科會讓多個部門協調跟進。但現在,大家的重心都放在怎么賺錢上,還有誰會負責這樣的事情?這不,最近雙月灣就鬧得不可開交。
王石和郁亮說得都沒錯,人才是萬科最重要的,但是只想著賺錢的人才其實并不重要,真正重要的,是萬科的品牌和對萬科無比信任的客戶。沒有了這些,萬科,或許真的將被合伙人制度拉入萬丈深淵。
- 閱讀上文 >> 管理中的笑話,笑話中的管理
- 閱讀下文 >> 大品牌產品升級引發的經銷商壓貨血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