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到大,我們會發現一個奇怪的現象,有些明明跟你一起玩的同學,看上去沒怎么學習,但是成績就是好。一起工作的同事,幾年之后他突然飛黃騰達起來了。你也許會覺得那小子聰明,但是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區別
我先給你講個故事,20世紀有個老人,他有三個兒子,他們都供職于于同一家公司,擔任同樣的職務,但是老板給大兒子工資開300美元,給二兒子開600美元,給三兒子開1000美元。老人很奇怪,于是一天跑到公司,去問老板為什么?老板什么都沒有說,只是給三個兒子打了個電話,讓他們去市場上看看土豆的價格。
一個小時之后,大兒子回來了,給老板匯報了土豆的價格,老板記錄下來之后,大兒子就離開了。
兩個小時之后二兒子回來了,他跑遍了周圍的市場,然后詳細把各個市場的土豆價格用表格交給老板之后,老板簡單的看了幾眼,二兒子就離開了。
最晚回來的是三兒子,他跑遍了周圍的市場,還詳細把各個市場的土豆大小,價格,供應量都列好了。考慮到最近是土豆將要大量上市,是公司做生意的好機會,他還帶上菜農,一起面見老板,讓老板在詢問一些細節問題。
看完之后,你應該能夠明白為什么三個兒子的工資差距那么大了吧。同樣做一件事,大兒子只花了一會兒,二兒子花了更多的時間,三兒子更是把所有的事情都想好了。其實簡單來說就是勤奮程度。
這也能解釋很好的解釋了最開始說的那個現象,不是他聰明,而是你不夠勤奮。
真正的聰明人
我常聽父輩說,有些人很聰明就是不好好學習。放屁,真正的聰明人從來都知道努力勤奮。我有一個朋友天天玩,但是他的學習成績很好,我問他是怎么做到的,他告訴我說,就是玩耍的時候,都要想著老師今天講了什么,我問他你玩的時候還想著學習,這樣不累嗎?他笑著說,學習本來就不輕松啊。
你只能感慨,比你成績好的人,還比你更努力。是的,你只是以為他在玩,其實人家沒準心里在復習呢。這印證了那句話,你在休閑娛樂的時候,別人在學習工作。你在學習工作的時候,別人還在學習工作。
學習
聰明人都“懶”?
Facebook創始人扎克伯格為了避免每天考慮怎么搭配衣服,一口氣買了二十多件一樣的灰T恤,天天換著穿。于是有人據此稱,聰明人都很懶,是呀,我也很懶,那是不是我也很聰明呢。
錯了,你恰恰應該為他的勤奮感到可怕,扎克伯克這樣做的唯一目的,是為了把更多的時間花在工作上,他已經勤奮到了想辦法把每一秒都花在學習與工作之上了。
有創造力的人,活得很枯燥
很多人喜歡看電影、動漫、小說這類文藝作品,他們的創造出一個個波瀾壯闊的詩篇與奇景,令人驚訝和咋舌他們的創造力,人們會錯誤的以為藝術家們每天過著有趣快樂的生活。事實上,周所周知,達芬奇是一個天才,但是以達芬奇最開始學畫舉例子,他每天堅持畫蛋,畫了四年的時間。
而小說家們,每天過著寫上萬字的生活,寫不出來,也要憋出來。動漫作者們,每天卡著一幀幀的畫面構起了一個二十分鐘的動漫。你看到的是有趣,背后全是枯燥和乏味。
所有的有創造力的人,都過著于日復一日的枯燥與乏味的生活。
做一個天才
莫扎特七歲環歐洲演出,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天才。他掌握了一種完美音高的能力,能識別出聲音的音調,據說,在幾萬個人之中,才有一個人有這樣的能力。
但是2014年日本一位學者通過恰當的方法訓練一群人,讓這一群人的所有人都掌握了完美音高的能力。破除了聰明的迷信,我們才能真正為自己找到努力的理由。是的,很多你所謂的天才不過是訓練的結果。
寫在之后
我曾經聽過一句話,僅憑努力就可以幫你戰勝99%的人,大多數人根本沒有努力到拼天賦的時候。
很多時候,能力不是成功的必要條件,能力是堅持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