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保持饑餓不僅僅專注于內心偏執與極致,還要象兔子一樣機警對于時代敏感。
先來回顧一個舊聞:董明珠與雷軍在央視2013頒獎會上打賭10億引起輿論一片嘩然。雷軍稱,5年內小米銷售額超過格力的概率是99.99%,“這是歷史的必然”,雷軍給出的理由是:小米選擇了互聯網模式、格力只是工業時代制造業的驕傲。不過,董明珠也是毫不示弱表示,“小米是做手機的,它代表互聯網本身就是個錯誤”。----這就涉及到一個關鍵問題:小米代表的互聯網思維究竟是什么?雷軍認為,所謂互聯網思維就是站在風口上,專注于產品并且做到極致。它包含了兩層意思,第一層是站在風口上,第二層才是單品的專注極致。
也就是說,“單品極致”是否能夠市場制勝,取決于你是否站在風口上。
事實上,諾基亞并非不夠專注與極致、而是沒有站在互聯網這個風口上;同樣,柯達也并非敗于產品質量或績效、而是傳統膠卷時代被數字時代取代。象董明珠一樣執著于工業時代,其實是一件很危險的事。因此,看不清未來方向,才是企業家最大的敵人。如果一個企業家對于社會時代反應遲鈍,就會如溫水煮青蛙一樣慢慢死去。一般來說,新時代想象中的產品初始時模糊不清,只有一個大概輪廓,只有通過不斷做減法并且專注與極致,模糊不清產品才會輪廓中清晰起來。譬如喬布斯減掉了鍵盤,平板電腦ipad誕生了。這個過程一方面需要企業家對于新時代保持高度敏感,另一方面,產品專注對于企業家而言就是保持饑餓的過程。
因此從新舊時代角度來說,“保持饑餓”是新時代的產品創新理論!第一,新舊時代相比,新時代空間無限可以想象最新最美圖畫;而舊時代空間有限許多想象力其實等同于白日夢。第二,想象力本身就是一種誘惑與饑餓,它的本質聽從企業家內心呼呼、而顧客需求聲音反而成了多余雜音。第三,企業家的想象力缺陷往往自我糾偏自我修正,外部顧客糾偏往往不起作用。事實上,對于喬布斯這種“偏執狂”來說,他人勸誡糾偏糾錯等同于雞對鴨講。早已有人指出喬布斯的失誤之一就是拒絕推出大屏幕iPhone,但喬布斯依然我行我素偏執程度可見一斑。從這個角度來說,企業家內心不滿與顧客需求不滿,其實是兩回事,顧客需求不滿代表舊工業時代滿足需求理論,企業家內心不滿代表新時代的企業家創新。
最后,喬布斯主張的“保持饑餓”,顛覆了之前工業組織時代管理法則:首先,“保持饑餓”從組織外部顧客需求走向了企業家個人內心世界,幾乎不必理會顧客需求或滿意度;從這個角度來說,管理大師德魯克“創造顧客”經典理論也許確實過時了。其次,“保持饑餓”是企業家個人激情、直覺與偏執專注的混合物,而不是邏輯理性與精確分析的結果,換言之,企業家個人偏執甚至直覺,成為了持續創新的一柄利劍。事實上,一般來說,一個社會新時代從開始誕生到逐漸成熟,通常至少需要30--50年以上時間----從蒸汽機發明開始到工業社會逐漸成熟是如此,從軍方發明互聯網到如今社會互聯網化也是如此----因此,從這個角度來說,互聯網的新時代并非缺乏機會、而是剛剛拉開了全方位的社會大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