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概述
龍源內蒙古突泉 牛海二期風電場共安裝1.5MW 風電機組33 臺,總裝機容量為49.5MW。機組布置在距離升壓站位置6km~11km 的范圍內。
風電場地處烏蘭浩特西南部,屬大興安嶺東南麓低山丘陵區,山脊普遍較寬,山坡平緩,場址一般海拔高度在180m ~ 200m 之間,風電場內地下水埋深較深。場址所在地為季節性凍土區,場內地表標準凍結深度為2.1m。
該風電場屬并網型風電場,采用66kV 電壓等級接入蒙東電網,已于2009 年底建成發電。
2 場內集電線路設計
2.1 路徑選擇
集電線路是指通過電纜或架空線把風電機組一一并聯起來組成一個回路,然后再通過各回路將電能輸送到場內升壓站的一種輸電線路。由于電纜線路較架空線路造價高,而且檢修困難,考慮到該工程征地成本比較低,集電線路設計時確定除機組箱變到桿塔之間采用高壓電纜外,其他均采用架空線路。
由于在機組布置時風電場范圍內已按1 :2000 地形圖完成測量,地形、地貌數據較為全面、準確。所以在內業設計路徑時就比較準確,為外業對平斷面測量提供了很好的依據、需要更改的路徑相對比較少。
風電場集電線路可采用10kV 和35kV 兩種電壓等級,通過經濟技術比較,本工程推薦按35kV 的電壓等級進行設計。
50MW 風電場的35kV 集電線路按常規設計一般采用3 回路方案,針對本工程升壓站距離風電場較遠的實際情況,為節省投資,采用兩個回路設計的方案。設計過程中對每臺機組的接入點進行優化,確定其中一回連接16 臺機組,另一回連接17 臺機組的方案。該方案減少了線路走廊和征地,節省了整個工程的投資。各方案主要經濟參數如表1。
表1 各方案主要經濟參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