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風電場項目開發建設的不同階段,因為有預期收益分析的需要,都要求對工程可能獲得的上網電量進行估算和預測。尤其是風電場工程投入運營之前,由于上網電量對于工程投資回報分析至關重要,而工程現場運行數據還未積累,因此,如何展開上網電量估算和預測將是一項影響深遠的關鍵工作。
影響風電場工程上網電量的因素涉及風電機組自身出力特性、風電場空域風能資源、風電機組間尾流影響狀況、風電機組持續工作和適應惡劣氣象條件的能力、場內集電線路系統的電力損耗等。此外,由于實際計算往往還要借助自動記錄數據和計算軟件,而自動采集數據的誤差和計算軟件的局限性也將是影響計算結果準確性的重要因素。
由于上述這些影響因素廣泛存在,分析這些因素,尤其是針對具體工程計量這些因素所構成的影響程度是一項繁瑣而困難的工作,使得工程應用中存在著不同的方法,而這些方法又有不同特點及適用性。
1 我國現行風電場工程上網電量的估算方法
目前,我國正式頒布使用的指導風電場工程上網電量預測估算的規范文件主要有《風電場預可行性研究報告編制辦法》、《風電場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編制辦法》和《風力發電場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編制規程》等。上述規范文件提供的是這樣一種上網電量計算方法:依據確定的代表年風能資源數據計算得到理論上網電量,按照可能導致實際上網電量不足的影響因素分別估算電量折減,進而估算預測出上網電量。
可能導致上網電量不足的影響因素一般包括機組間尾流影響損失、機組設備可利用率影響損失、機組出力曲線保證率影響損失、葉片污染導致的動力學影響損失、切入切出控制策略影響損失、氣候影響停機損失、升壓與集電系統線路損失、地形糙度變化或未來風況不確定性等相應的其他損失等。
對于上網電量折減估算來講,上述各種不同的影響因素中,有些影響是單一且明確的,其影響結果就是產量減少,而另外一些影響可能是雙向變化的,其影響結果分為產量增加和減少兩種情況。盡管如此,為簡化計算,同時亦是為使影響損失的不利情況清晰化,上述影響因素均一律按照對應真實“損失”處理。
這種預測上網電量的單一折減估算方法,過程清晰,計算快速,而提出的具有明確數值的上網電量估算數據具有所謂代表年(均值)的應用意義。但是,由于這種方法需要使用者合理設計未來風電場運行中與各種影響因素相對應的損失數據,它的計算準確性對于使用者的工作經驗要求較高。
分析近年來國內風電場工程的前期勘測設計資料可以發現,應用這種折減估算方法而得出的相應的綜合折減系數大體集中在26%~29%的范圍內,即在理論發電量的基礎上, 考慮一個26%~29%的綜合損失系數,就可以估算得到實際上網電量的預測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