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樣化的儲能設備,多樣化的供應商合作,多樣化的示范目的,以及多樣化的發展戰略。這樣的一次多樣化探索能夠為金風微網帶來些什么?
“當智能微網內的電源出力小于負荷需求時,如果在電價低谷時段,優先考慮利用電網電力,減少對儲能系統的放電控制;如果電價處于尖峰時段,則優先考慮對儲能進行放電控制。當微網內電源出力大于負荷需求時,會優先考慮對儲能進行充電控制,提高微網內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率。”金風科技可再生能源智能微網(簡稱金風微網)項目主管谷延輝,在位于金風科技二期工廠的控制室為記者解釋金風微網項目的核心控制理念。
雖然寥寥數語,但已經能夠說明智能微網在能源管理方面所應扮演的角色。這里的核心詞語是“電價”及“可再生能源利用率”。顯然,這個項目孜孜以求的是如何在電價與可再生能源利用之間找到最佳的效益和必要的平衡。而調節這平衡機制的手段,則是在一定的控制策略下,系統地利用微網內部的發電設備與儲能設備,甚至是負載。
拋去別國另談,僅我國在開展智能微網實驗項目的機構就已經不少,因項目背景、資金支持、科研能力、項目參與方的不同,其研究方向各不相同。作為一個由風電整機商承擔的微網項目,金風科技對該智能微網項目投入非常重視,從而使其能夠容納更多樣化的發電、儲能和控制技術,同時為參與該項目的設備供應商們搭建了不可多得的試驗平臺。
發電與儲能
乘輕軌亦莊線向南行駛時,你很容易將窗外一臺高大的風電機組當成亦莊的“標志性建筑”,而這臺機組正是金風微網項目中的發電單元之一。
據介紹,這臺風電機組距離金風科技二期基地的直線距離不到2 公里。如果從地鐵站打個黑車到二期,八成會從這臺機組旁路過。除了發電系統外,金風微網項目另一特點是對儲能系統的不斷完善。
除了發電系統外,金風微網項目另一特點是對儲能系統的不斷完善。
事實上,正是由于2.5MW風電機組的存在,金風科技的這個項目比多數智能微網項目顯得更側重于風電與大電網、微網之間的配合;又由于500 千瓦光伏的存在,金風微網在與電科院張北微網項目相比,具有了更靠近分布式電源的科研側重點。
據悉,金風微網的500 千瓦的光伏發電設備被安裝于金風2 期的1 號樓、2 號樓乃至金風大學的樓頂上,從而成為了這個項目的第二種發電單元。這些電池板的滿負荷發電能力雖然并沒有一臺2.5MW 的風電機組強,但其顯然更適合風能資源一般的亦莊。
這是記者第二次到金風了解該項目的進展,在時隔10 個月后,這些電池板的運行已經從之前的限功率狀態提高到標準運行狀態。
而那臺2.5MW 風電機組在這段時間里成功并網,并幫助整個項目在2013 年3 月份創造了該項目啟動以來最高的供電記錄——單日供電量超過3.6 萬千瓦時,占整個廠區當日消耗電量的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