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這張圖向我們展現了潛在的共振點,發生了哪些振動呢,我們可以對模態能量分布圖兩看看哪一個金屬部件發生的振動。基于計算,我們又和南車風電一起進行了機組的樣機的測試和模態測試,我們先看一下樣機的測試,這張圖展示的是一個傳感器位置的圖,主要固定在前中后和發電機的配制。通過測試和仿真的聯合比較,我們來檢查傳動系統潛在的共振點,在這個圖上數據曲線的部分來自于測試數據,下面的動畫是我們仿真的結果。我們通過測試數據發現了高速軸,齒輪箱高速軸的扭轉頻率,進行振動傳遞的時候,由于系統存在著發動機的某一些固有頻率,高速軸的振動,向前傳遞的時候振動放大,而由于某一種頻率的存在,高速軸向后傳遞的時候發生了一定的傳達方向。這樣的話就準確的定位系統的哪一個頻率發生了共振,這些振動的形式是什么樣的,以及包括振動的部件是哪一個,以便我們下一步進行減震等有關的措施。
基于我們這個測試我們提出了與傳動系統動力學的補充和認證。在動力學標準中是不考慮發動機的認證的,我們發現發電機也是存在著動力學問題的,包括我的同事在做的這個2012年全國風電設備運行調查報告中也發現在發電機事故中軸承的故障占到了20%,發電機軸承故障主要是由于發動機的響應造成的,所以說我們的認證標準中會進行發動機的動態認證。對于認證扭動發生的振動不同,我們提出了基于軸的VDI標準提出了全動的測試,我們也提出了極端的載荷工況下進行一個認證標準。基于南車的項目,我們的成果,包括國內風電設備認證機構第一張傳動鏈動力學認證證書等業務。通過傳動系統的動態認證可以評估零部件的機械性能,零部件與整機的兼顧性,查找共振點,通過我們的合作,提出了GL2010傳動系統動力學認證更為全面的風電設備振動評估標準和指南。利用方針和樣機測試相結合的方法,可以準確的定位機組振動來源和發生的位置,為采取有效的措施奠定基礎,風電機組在長時間的運行后會產生轉軸不對中,不見裝配錯位等情況。我們可以開展振動的故障和整裝業務。在前期開發的標準,我們后續會去研究一下傳動系統的仿真所產生的影響,包括繼續開展尺寸型的發電機組的尺寸的動態認證。
在這個項目中特別感謝中國南車株洲電力機車研究所的有限公司的三位工程師在風電機組傳動系統動力學認證規范編寫與技術的合作,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