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衛生介紹,國外設計公司的設計一般比較保守。這也正好符合中復連眾更加關注產品質量的理念。雖然重量不太輕,但可以獲得更多的發電量和更高的可靠性。
除了長度外,75米葉片所使用的材料在國內也屬于一次突破性的嘗試。事實上,中復連眾此番推出的75米葉片,并非只是采用玻璃纖維材料的產品,同時還有一款碳纖維的設計。這樣做的目的,是對兩者進行一系列的對比試驗。這些對比主要體現在材料、制造工藝、重量、成本以及性能等方面。
在該款葉片的研制過程中,材料廠商的參與和材料來源極為重要。
據了解,中復集團內部不但有中復連眾這樣的玻璃纖維產品生產企業,也擁有碳纖維產品制造企業,同時,中復連眾也在制造碳纖維復合芯導線,對于碳纖維產品的研發具有先天優勢。因此,出于對未來大批量產品成本的考慮,中復連眾在對75米碳纖維葉片進行選材的過程中,對數家材料廠商的產品進行了對比檢測與評價,意圖在進口與國產材料中進行最優化的選擇。
最終,處于保守起見,中復連眾選擇了以進口為主、國產為輔的配料方案,將國產材料與進口材料配合使用。
“大量測試的結果表明,國產材料沒問題,目前主要考察穩定性。國產材料來自于集團內部,風電行業如果用了,使用量將比較大。”劉衛生說。
同時,制造工藝的突破也使得碳纖維葉片與玻璃纖維葉片在諸多方面更加接近。
資料顯示,目前所出現的碳纖維葉片,主要以在主梁上使用碳纖維為主。據中復連眾連云港葉片廠長任根群介紹,風電葉片主梁的作用主要是增加強度和剛度,相當于船的龍骨,人的脊柱。無論葉片長短,主梁至關重要。而在大葉片上使用碳纖維主梁的想法,中復連眾的管理層很早之前就有所考慮。
“在2011年我們就想在62米葉片上使用碳纖維主梁,制造工藝為預浸料技術。”劉衛生談到。
但由于多種原因,預浸料工藝最終未能在62米和75米葉片中使用。而在75米碳纖維葉片的主梁上,中復連眾采用的是另一種碳纖維制造工藝——真空灌注。
“碳纖葉片的真空灌注工藝與玻纖葉片的工藝非常接近,等于避開了預浸料環節。這主要得益于選擇了一種合適的樹脂體系,但它與做玻纖葉片的樹脂還是略有差別,需要更長的灌注時間和更小的粘度,應該說75米碳纖維葉片是由于工藝的突破而獲得技術上的進步。用真空灌注工藝做成碳纖維主梁,中復連眾在國內應該說是第一家。”劉衛生說。
然而,以真空灌注工藝生產出的碳纖維主梁,在拉伸性能、彎曲模量方面與使用預浸料工藝的產品相比還有差距,因此為了保證性能而使用了更多的材料。這一點被直接反應在主梁的重量上:一支75米葉片所需的兩根碳纖維主梁,采用真空灌注工藝的重量比采用預浸料工藝的重約700公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