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一味追求特別大的葉片也沒必要。多家風機生產商認為:葉片長度的設計要全方位結合機組性能、載荷、發電量、可靠性及噪音等因素進行考量,并不意味著一味追求葉片的長度。如在海上的風機,需要葉片更加輕量化,還要有很強的抗臺風能力。金風科技的一位人士就稱,葉片的研發思路還是通過整體優化設計從而達到度電成本的最優。
技術整合加一站式解決方案
風力葉片“大型化”是各大企業追尋的技術方向之一,風電其他零部件制造能力、傳動及控制技術、運維能力等也要考慮與突破。風機包括不少零部件,無論低風速市場,還是海上風電市場,當葉片越來越大時,對其他相關部件的要求也會提高,如旋翼葉殼、傳動軸、平臺及塔罩。
以海上風電市場為例,雖然很誘人,但是國內外的風電技術整合能力還沒有達到爐火純青的地步。
“海上風電的最大挑戰是風險管理。”遠景能源CEO張雷說,“因為海上風電使用的往往是大型風機,傳動系統的動力學特性變得十分復雜,過往小兆瓦風機的成功經驗就不能有效利用,事實上海上風機的主要失效也發生在這個環節。”
在張雷看來,以往各個廠商的競爭層面是在風機報價上,不少風電場投資商也愿意比較價格,但企業應該去關注怎樣提高發電效率,“價格差距不大的情況下,如果能把風機的發電效率做到極致,這很有意義。”
他說,若在葉片和風機上裝雷達及傳感器就有意義。雷達可監測風的流動性、強弱,再經過傳感器來收集各項數據,匯總到云端計算分析。隨后,遠景有一套智能控制、測量技術、數據分析專家系統、主動性能控制和基于可靠性的決策算法等,來幫助發電效率提高。而這與GE近期推出的2.5兆瓦風機有些類似,后者的風機也有儲能和數據驅動系統,可幫助管理風電的間歇性,實現平滑輸出和電力預測等功能。
除了單個風機之外,企業之間也在做對多臺風機的智能管理嘗試。
而遠景能源則希望所謂的“智慧風場管理”系統,將風資源評價、風場設計及運維、資產管理等實現數字化與信息化,去做“全生命周期管理”。張雷自己說,與其別人把他歸類在風機公司,不如歸類于智慧能源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