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風速分布
云貴高原整體西高東低、北高南低,有高山、平壩、峽谷、丘陵、隆升地形,海拔在2000mm-3500m之間,該區域地形基本為南北走向的單一、狹長山體,風速與海拔高度呈一定的梯度變化關系如圖2所示,一般情況下海拔越高、風速越大,由于海拔差異大,風速差異大,70m高年平均風速約在6m/s-10m/s之間。

青海省北部和西北部主要為山嶺谷地,東部為河湟谷地,西部為柴達木盆地,風電項目擬開發區域海拔一般在2700m-3500m之間,地形為平坦的荒漠、戈壁灘,風能資源分布較平均,差異不大,如圖3所示,70m高風速一般在5m/s-7m/s之間,屬于低風速區。
二、風切變特征
風切變反映了風速隨高度變化的規律,與地形地貌、地表粗糙度、熱力穩定度相關,其中,地形地貌對風切變的影響比地表粗糙度更明顯,尤其是陡峭地形,在迎風坡和背風坡度大于30%的山脊上,背風側會出現湍流區,在一定條件下,風速隨高度的增加會減小,即負切變。故不同地形、地表及熱力穩定度條件下,風切變的大小是有規律可循的。
青藏高原屬于平坦的荒漠、戈壁灘地形,地表粗糙度小,風切變較小,一般小于0.12。
云貴高原地區屬于高山山嶺地形,東部部分山體相對平緩,西部山體陡峭,地表主要分為高山草甸和茂盛植被覆蓋兩類,大多情況下風切變較小一般小于0.05,但30m-50m高度層易出現負切變現象,主要原因為山體陡峭,低層加速效應,導致高低層風速差異小,故形成較小切變,部分地區因低層加速明顯,導致某高度層出現負切變。另外,樹林、灌木等植被會引起低層切變很大、高層負切變現象,如下圖4、圖5所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