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電力設計院項目設總、課題負責人王斯偉出席“上海國際海上風電+風電運維活動”時,就“海洋功能規劃與海上風電場選址關系研究報告”發表技術演講
中國風電材料設備網:今天匯報的主題是關于海上功能規劃了海上風電選址報告。前期的海上風電場的前期工作應該放在一個非常重要的位置。這關系到風電場到底能不能建成,或者建成的過程多種一些專題,或者一些技術難題和問題。所以云南省電力設計院的想法就是把前期的工作寧可花大一點的力氣做足做扎實,然后再來開展后期的建設期的工作。這個過程當中云南省電力設計院也吸取了江蘇省規劃的經驗。
匯報有4個方面的內容:第一,廣西區的海洋功能規劃的調整情況。第二,在今年上半年做的廣西區海上風電宏選址情況。第三,關于開發海上風電的面臨的風險和對策。第四,提出一個關于海上風電是否能夠石化產業以及旅游產業的配套開發建議。
關于廣西區的功能規劃情況,廣西區從1999年開始有這個海洋功能規劃。前期的規劃云南省電力設計院沒有做深入的研究,從2005年開展海洋功能規劃報告做了一個對比分析,廣西當時2005年的時候規劃了10類用海區域,有182個用海范圍。這里面可以考慮用于工程用海的一共是23個場址。
在廣西區的1595公里的海岸線上,在0米到20米水深的情況下,有6488平方公里的范圍。其中分布了一個青州灣、連州灣、鐵山灣、房山灣、珍珠港這些重要的港口。這樣的功能在2005年開始就列入了廣西區規劃。當時也進行了實施計劃。
在2008年的時候針對廣西區出現了一些海洋災害情況和海洋功能的一些變化做了一個局部調整。2008年的時候出臺了150個風電場規劃范圍。對于局部港口和航道進行了調整。這個是局部調整,現在最新的版本是2011年廣西區海洋規劃,一共有104個場址,分為4類區域。其中的3類區域和4類其余是可以考慮開發成工業用海和排污用海的。
這3類區域和4類區域一共是43個場址里面進行了一下梳理,里面有10個左右的風場址比較適合海上風電的開發建設。這個里面牽扯到一些海事、海洋、漁業的。這個43個場址委托業主和發改委調研的時候,發現有潛在的因素是沒辦法控制的。這個地方可能對于南海局勢影響比較大,部隊的要求是比較苛刻的,這10個場址我們還要進一步的再具體分析。
總體來講,從2005年180個場址可以開發的工業用海是23個,到2011年104個場址可以開發工業用海的區域是43個。云南省電力設計院了解到廣西他現在隨著經濟發展,其工業布局越來越明顯。在廣西的沿海區域青州灣和防城港分別見了核電基地、鋼鐵基地。包括一會兒介紹潿洲島場址也有一個規劃,是旅游產業規劃,要建成一個國際性的旅游島。
總體上來講對工業用海越來越重視,對于海上風電開發有一定的。這是基于2010年的時候國家出臺了一個海上風電開發建設的實施細則,要求全國沿海省份必須要統計好自己省內的海上風電資源,以利于國家的下一步決策。前期廣西也做了前期工作,總體而言,和江蘇和福建的風資源相比,廣西的風資源是比較差的。廣西的基本風速是7-7.5m/s范圍之內,其開發的潛力和價值有待考慮。只是說在現有的風資源情況下,對廣西可以開發成海上風電的區域做一個分析。
第二,海上風電場宏觀選址,其中要考慮風資源的分布特點規律,海里深度、海長機構,以及災害性的天氣。突出點就是選址必須要滿足至少是國家級和省級的海洋功能規劃。在規劃區以外的地方還要進行深入的工作是否國家的保留區,或者是現在不知道的軍事用海,這些區劃應該在前期的時候必須分析清楚,了解透徹,再來開展下一步的測風塔工作。否則會出現專家提了一個海上測風塔七八百萬投進去以后,這個場址是不能開發的,這個代價是不應該由業主承受的。
在廣西區選址的過程中做了一個地理信息系統的制約地圖,這個是參考江蘇省規劃過程中的分解板塊。就是分析海上風電場開發工作中的敏感性技術,也就是技術否定因素,還有一些可以平分的制約因素。所以剔除掉的包括港口、航道、自然保護區、軍事活動區這樣一些敏感性因素,這可以簡稱為一票否決。第二可以考慮平分等級的因素,比如說風浪流的基本情況,電力系統的接入情況這樣一些非敏感性因素。盡全力獲取這些信息。風場的定位在這些敏感因素上面應該是必須要把這些信息搞清楚,可評分因素是動用自己的資源,包括業主的資源和政府對應部分的一些資源,把這些信息能夠理順。
廣西風場選址的時候曾經接觸過的一些單位,包括中海油、石油,地質勘察設計院,還有原先的變電站的場址,還有一個氣候觀測和環境檢測站這些部門,也包括了在這個過程大當中一些風資源初步調查情況,并對海上的浮標和燈塔設置情況進行了一定的標識。取得這些信息以后,云南省電力設計院對這幾個風電場的場址進行了一個優化的選址過程,把前面提到的所有的敏感性因素剔除掉,如果是軍事區,或者是自然保護區的話可以防為以后考慮的范圍。如果是一個水深比較深的情況,或者說有一定漁業的規劃,這種可以評分因素可以加快加權評級。
云南省電力設計院在可以開發利用的區域里面選了8個基本情況比較好的區域對他們進行打分。舉兩個例子,比如說云南省電力設計院在下面潿洲島區域現場重點勘察了一下,因為這個地方離岸距離比較遠,大概是26公里和45公里的距離。這個島剛才說了要規劃成國際旅游島,云南省電力設計院跟業主討論的時候提出一個觀點,就是旅游開發可以作為一種風景來開發這樣一個理念。
而且這個地方還有一個有利的因素,當地有一個中石油公司這個地方建了石油碼頭,當時規劃的時候是30萬噸的油輪碼頭。但是因為當地的環保因素影響,這個碼頭沒有使用,廢止了。結合東海大橋的例子,因為前面已經建設過石油管橋,對其基本情況,地質情況和風浪流的情況有一些了解。可以利用起來作為我們海上風電開發和施工建設的時候作為考慮。
對這些敏感因素平分后,最終得出結論3區和4區的場址,這兩個地方各方面的條件綜合平分比較高,這個跟前期搜集到的一些資料也相匹配。當然由于前面涉涉及的敏感性因素還是有待于進一步了解得出結論。與海洋功能規劃對于選址的影響,剛才提到了云南省電力設計院2011的海洋規劃,里面有43個場址是對海洋的利用和海洋的排污提出了具體要求。比如說水質上面他達到國家3個水質以上,建設以后對于海水的污染不能比三類水質還要低,這個是對工業用海的要求。所以對宏觀選址也是重要影響。在43個工業用海還以外,有8個區域我們考慮了石化產業,就是中海油的產業,在規劃里面有一個旅游開發的產業。云南省電力設計院想這也是一個可以考慮的方向。
整體而言海洋功能規劃對海上風電選址有很大影響,對于工業的配套發展隨著時間的推進,這種工業區域越來越多,但是對于環境的要求越來越高。而且考慮海洋災害的因素越來越多,這個也是云南省電力設計院在海上風電場建設過程中相匹配的一點,要重點研究這種功能變化的工作,以及最新的規律。因為云南省電力設計院了解,在廣西區2014版的功能規劃,希望將一些規劃建議,包括海上的風力規劃建議能夠列入的升級海洋報告里面歸國家去討論交流。
第三,海上風電開發的風險和對策,這一塊恰如專家講的很清楚。因為本人前期從事的是陸上的風電的設計和管理工作,所以說在海上風電這一塊所面臨的一些風險,和產生的一些費用,同行會有很多經驗,云南省電力設計院也在摸索。這個需要再進一步把他整合理順這樣一些關系。主要是對于業主而言,最主要了解在加強過程當中,包括海洋海事,軍事部門需要對接的部門和對接的順序,取得許可的順序。而且這種對接有的時候可能在一定高度上對接。以前在調研的時候發現有一些場址的選擇,可能跟地方政府或者是地方的海事部門海洋管理部門取得諒解的情況下,但是規劃上報到國家的能源局的時候就出現反復。
臺風的風險很大,結合廣西區的情況,因為廣西區屬于北部灣地區。北部灣地區在臺風有一個特點,基本上屬于臺風的尾端,不像福建他的臺風很大。廣西做了一個后評估,這個后評估結論是2013年貝比嘉臺風在廣西是降到了16米、17米的情況,而且持續了一段時間。這樣節廣西的風電場帶來了一定時期的最佳發電量的情況。
針對這些風險,還是要進行普遍的規劃,提前規劃,必須將這些風險和遇到的這些問題考慮清楚,分析頭,立足足夠的專題研究得出一定的結論。然后對于設計院而言,針對業主進行全過程的社在規劃階段,包括施工圖階段,后評估階段都要進行研究。在進行海上風電場的建設的時候必須有足夠的配套方案來宣傳,針對不同的場址和特點,而且針對工程的進展情況進行選擇。多少還要借鑒歐洲的同行,也可以借鑒歐洲同行的先進經驗。
最后是出臺的電價水平和電網接入水平。電價在前期可能是一個不車數的做法,歐洲的同行當時預估的是七毛五的盈利水平,現在八毛五主要是近海風電,對于八毛五的水平可能有點理想化了。
廣西區如果要開展海上風電就必須把成本降下來,因為廣西風資源情況不是特別理想。如果說廣東、福建在八毛五的電價情況下都有開發風險,廣西更要把成本控制放在很重要的位置上。現在海上,陸上的風險的情況對比,可能在風機的本體上,所占的比重下降了,對于安裝基礎建設和電網介入這樣的一些成本抬升的比較快,所以對這方面的成本進行控制。如果降低海上的一些風速,擴大規模裝機容量。
歐洲的同行想借助海洋工程一些經驗,能夠設計一種柔性結構的風機基礎,使其在海峽以下部分能夠節省,包括海面以上的部分受壓,不要承受不要彎曲荷載。在海平面的基礎下剩下一個負荷基礎,在小風的情況他是一個固定結構。在大風的情況下表現出一定的柔性,能夠把剛性的抵抗變為柔性的順應。這個缺點就是在類似飄浮風機在低頻下的振動響應對于風機的影響比較大。
最后一點,對于海上風電與旅游產業的配套建議。2007年,第一個海上風電站在渤海灣建了一個配套的位于海洋平臺服務這樣一個機構。當然這個風場裝機比較小,可能實踐當中也有一些問題和缺點。但是其理想還是對海洋石油平臺進行供電。對于石化產業開發,就是潿洲島,這個石油碼頭是處于廢止的狀態,可以對他進行一定的綜合利用。
與旅游產業配套開發,因為人們有討論風電可能對于資源是一種破壞,對環境是一種破壞。但是實際上國內的陸上風電場對于環境的影響有的時候是積極的促成作用。比如像廣東南澳島的風電場他也是海邊,也是在山上。統計數據顯示這個風場對當地的旅游產業有很大的帶動作用,旅游人次增長了幾十萬人次。所以海上風電對于石化旅游產業有很大課題去研究,技術障礙都可以去解決,只要付出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