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干風電猶如在懸崖邊走路,必須時刻小心,不能有半點差池。首先,風力發電機組體積大、重量大,一些大部件重量達數噸,甚至數十噸,靠人力根本無法完成工作,必須借助相關機械設備或工裝。這不僅增加了操作的難度,也對操作的安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次風力發電機組中槳葉、輪轂、主軸、齒輪箱軸系、聯軸器、發電機轉子等部件是旋轉可動的,轉速最高可達1800轉/分鐘,即每秒旋轉30轉,極容易引發安全事故;尤其是固定部件和轉動部件的連接處更是安全事故發生的高危區。第三,風力發電機組產生的電能,通過電纜連接到變流器,最終通往箱變而連接到電網,除控制回路電壓24V外,其余均為交流高壓,最高可達到690V,電纜遍布導電性能極好的風力發電機組和塔架,一旦發生觸電事故,后果不堪設想。最后,也是最危險的,風力發電機組安裝在近百米的塔筒頂部,一方面工作人員需要克服恐高的心里障礙,另一方面,受塔筒剛度的限制,風力發電機組整體存在一定程度的搖晃,塔上工作人員很難站穩,增加了安全事故發生的可能;特別是艙外工作,機艙頂部為開放空間,寬度約為3米,若被風吹倒或不慎滑倒,后果更是不堪設想。另外,風力發電機組往往安裝于人煙稀少的山區,交通、通訊極為不便,若遇到雷電、暴雨和暴雪等極端天氣,容易引發山體滑坡、泥石流和冰雪覆蓋等災害,并可能引起道路長期堵塞,交通癱瘓,影響到工作人員的生活和人身安全。所以風力發電機組的生產、運輸、吊裝、調試、維護等環節中都存在許多安全隱患,需要高度重視、慎之又慎。
針對機組運行中的種種安全隱患,公司制定了一系列的安全制度,出臺了詳細的安全操作規范,比如生產車間必須戴安全帽、行車下禁止站立等,維護手冊中也規定了現場工作人員必須系安全帶、風速超過10m/s禁止吊裝、暴雨天氣禁止作業等。制度和規范已非常詳備,但依然還有事故發生,究其原因,是工作人員存在僥幸心理,安全意識淡薄。
安全意識淡薄的主要原因可以分為三種。一是無知,主要針對一些剛入行的新員工,對風力發電機組結構不了解,部件工作原理不熟悉,不知道哪里存在安全隱患,比如新員工剛入職,就被派到風場工作,以前沒有接觸過風力發電機組,甚至沒有接觸過任何大型機械電氣設備,不知道夾鉗會吸合、齒輪箱高速圓盤會轉動、空開觸點是帶電的等,在沒有老員工提醒的情況下,容易引發安全事故。因此,新入職員工必須經過長期、系統的培訓和安全教育才能上崗,上崗一段時間內不能單獨作業,必須在經驗豐富的老員工指導下進行工作。二是自恃經驗豐富違規操作,這主要說的是一些技術熟練、工作時間較長的“老”字輩員工。他們自恃久經沙場,經驗豐富,在工作中無所顧忌或存在僥幸心理,違規操作,從而引發安全事故。比如進輪轂前風輪位置不合適或聯軸器對中時,需要手動盤車,一些老員工往往圖方便省力,雙手伸進聯軸器防護罩,借助高速軸圓盤上的插銷孔盤車,以為這樣就可以控制風輪圓盤轉動,但是如果此時風速突變,帶動風輪旋轉,通過齒輪箱傳動,高速圓盤處將產生巨大的扭矩,人力根本無法制動,工作人員的手可能會被卷進去,引發安全事故。對這部分員工,更要加強安全教育,避免違規操作。三是疲勞操作,由于生產任務緊,為了保生產,趕任務,加班加點連續超負荷工作,導致體力下降,安全意識降低,引發安全事故,比如現場運維人員經過一天忙碌的工作,快到下班時間,某機組突然報出故障,無法復位運行,業主要求盡快恢復運行,運維人員只能拖著疲憊的身體,饑腸轆轆的上塔處理,碰到一些技術難點,故障原因一時無法找到,往往要處理到深夜,為了能盡快處理完,可能會貪圖方便,違規操作,造成安全事故。此類事故可通過合理安排工作人員、協調作業時間來避免,同時也需要加強現場人員安全意識,不能因為時間緊、任務重就忽略安全。
要避免安全事故的發生,一方面需要制定詳細的安全制度和操作規程,這些行為規范要符合設備及工作人員的素質要求;另一方面,更要不斷提高工作人員的安全意識,做到不傷害自己、不傷害別人,不被別人傷害,不折不扣地執行安全規程及制度,將安全規則銘記于心,養成嚴格執行安全規則的習慣,大量事實證明,違規操作者同時也是事故受害者。有了安全意識,才能決定工作行為,行為習慣,習慣決定素質,素質決定命運,因此,希望所有的同事能擁有良好的安全意識,并用安全意識來掌控自己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