輸變電損失率是指電力工業企業在供電生產過程中耗用和損失的電量占供電量的比率,是反映一個國家輸配電效率的重要指標。線損率與輸電距離、電網技術水平、電網管理水平等密切相關。一般說來,國土面積大、資源與負荷分布不均衡、需遠距離輸電的國家,如印度、俄羅斯和中國,線損率相對較高;國土面積小、電網建設完善、電源點與負荷中心一致,電力供應以就地平衡為主的國家,如韓國、德國和日本等,線損率相對較低。印度、巴西、俄羅斯線損率較高,2011年分別為21.03%、15.92%和10.17%;韓國、德國和日本線損較低,2012年分別為3.39%,4.36%和4.62%。1990-2012年部分國家線損率變化情況如表所示。
中國近10年來線損率降幅較大。近年來中國電網建設快速發展,隨著電網建設、運行和管理水平的快速提升,2000年到2013年間線損率下降約 1.37個百分點,降幅較大。中國線損率高于日本、德國、美國,低于俄羅斯和巴西,考慮到美國和日本電力供需以就地平衡為主,中國遠距離輸電線路較多的實際情況,中國線損水平已接近國際先進水平。
延伸閱讀:
線損電量是指供電企業在整個供電生產過程中發生的送變電設備的生產消耗和不明損失,簡稱“線損”。它是從發電廠送出電能計量點(不包括廠用電)至用戶電度表止所發生的電能消耗和損失,具體分為空載損失、負載損失和其它損失三部分。
(1)空載損失:一般不隨負荷變化而變化,只要電氣設備上帶有電壓,就要消耗電能。它包括:1)輸電變壓器和配電變壓器的鐵損;2)電暈損失;3)調相機、調壓器、電抗器、消弧線圈等設備的鐵損及絕緣子的損失;4)用戶電度表電壓線圈損失及電度表附件的損耗。
(2)負載損失:隨負荷的變動而變化,它與電流的平方成正比。它包括:1)輸電、配電線路的線路損失;2)輸電、配電變壓器的繞組損失;3)調相機、調壓器、電抗器、消弧線圈等設備的損失;4)接戶線的損失;5)電度表的電能損失。
(3)其它損失:空、負載損失以外的損失,它包括:1)漏電、竊電及電度表誤差損失;2)變電所的直流充電、控制及保護,信號、通風冷卻等設備消耗的電量。
線路損失率是指電力工業企業在供電生產過程中耗用和損失的電量占供電量的比率。它是供電企業的一項綜合技術經濟指標,反映用電管理與技術管理工作質量的高低和供電生產的經濟效益。計算公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