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中國電力供求增速將進一步放緩,煤電占據主導地位但比重下跌的長期趨勢不會逆轉,買方市場的格局特征將更為顯著。
隨著經濟發展和技術進步,我國電力行業在改革開放30多年中實現了持續較快發展。但隨著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電力進入買方市場,需求決定供給。影響未來電力供求的因素包括:經濟放緩和產業結構升級,能源利用效率提升,資源環境約束強化,財稅金融政策影響,以及各類電源經濟效益差異等。綜合判斷,我國未來電力供求增速將進一步放緩,電源結構面臨調整,預計2020年全社會用電量在6.7-7萬億千瓦時,電力裝機18億千瓦左右,其中煤電裝機占比下降10個百分點至53%左右;發電量略高于全社會用電量,其中煤電占比降至62%左右。
經濟新常態使電力供求出現新趨勢
改革開放30多年,我國電力行業加快發展,電力供求總量與經濟社會發展基本適應,結構穩中有變。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用電量呈現增速較快,且工業用電偏高、居民生活用電偏低的特征。
過去30多年,我國電力行業總體上呈現賣方市場格局。一些年份甚至電力需求無法得到完全滿足,2002年6月起,我國陸續有一些地區出現電荒、拉閘限電、甚至企業輪流開工等現象。
2012年后,我國經濟進入增速下滑、方式轉變、結構調整、動力升級的新常態,電力供求格局因此出現新的變化。
電力供求增速總體下滑。2012年以來,我國GDP季度增速總體呈下滑趨勢,從2012第一季度的7.9%逐步降至2014第三季度的7.3%。受電力供求增速總體下滑及產業結構加快調整的影響,我國發電量和用電量增速雙雙放緩,2012年后電力消費增速逐年快速下滑,2014年僅增長3.8%。
電力結構調整明顯加快。2012年后火電新增裝機容量延續下滑態勢,從5065千瓦降到2014年的4729千瓦,占比從63.2%降到42.8%。水電、風電和光伏等清潔能源裝機容量增長迅速,占比從36.9%上升到57.2%。
火電利用小時下降。我國水電、核電、風電、光伏等清潔能源實行優先調度,因此在電力供給寬松的情況下,火電容易受到清潔能源的擠壓。受宏觀經濟疲弱、持續高溫天數減少和來水偏多等因素影響,2014年火電利用小時數為4706小時,同比減少300多個小時。
發電基地和輸電通道建設提速。按照國家有關規劃,將重點建設錫林郭勒、鄂爾多斯、晉北等9個千萬千瓦級大型煤電基地,預計“十二五”和“十三五”期間開工的煤電基地裝機占比將分別達到66%和62.7%。同時,積極推進金沙江、雅礱江、大渡河、瀾滄江等流域大型水電基地建設。特高壓建設也將加快,2015年華北、華東、華中特高壓電網將形成“三縱三橫”主網架,2020年以“五縱五橫”為主網架的堅強智能電網將形成。
電力供求呈現新趨勢的主要原因
經濟新常態使電力進入買方市場時期。隨著經濟增速下滑,前期大量投資建成的部分電力裝機出現產能過剩傾向,整個電力行業進入買方市場。買方市場的最大的特點是需求決定供給,而經濟增速放緩、產業結構調整、節能技術進步等因素使我國電力消費彈性系數下降。這就決定我國電力供求總量增速將放緩。
資源環境約束強化要求電力結構加快調整。面對我國嚴峻治霾形勢和實現2020年碳排放強度相比2005年下降40%-45%的節能減排目標,能源結構、電源結構和煤電布局進行調整勢在必行?;痣娧b機需要在一定程度上被水電、核電、風電及光伏等清潔能源替代。
電價和財稅金融等政策促進新能源大發展。新能源享受優惠上網電價并優先調度的政策,并具有較高毛利率。綜合發電成本和上網電價,2013年各電源平均毛利率分別為煤電19.7%、水電44.3%、核電39.9%、風電42.0%、光伏發電33.6%、生物質發電23.4%。同時,國家出臺了一系列金融和稅收優惠政策以支持新能源發展。
電力體制改革將促進電廠效益分化??傮w來說,火電企業盈利受發電利用小時數和交易電價影響,因此業績周期性波動也將加大。電力供求偏寬松環境下,電價有望進一步下調。水電具有成本優勢且優先調度,電改背景下,競爭力強化且有一定程度提價預期,行業盈利能力有望進一步提高。電改對新能源影響較小,將來隨著可再生能源配額制的推出,對風電、光伏和生物質發電將形成利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