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原材料驗收
對原材料實施控制的第一關在原材料供應商。原材料供應商應提供穩定的原材料。拉擠廠家最重要的著眼點應是把握樹脂特性。應對每批進廠的樹脂抽樣檢驗,鑒定其是否符合規范要求。檢查的項目包括外觀、粘度、酸值、固體含量、反應活性。應保存樹脂檢測的質量記錄,從而為判斷工藝問題提供有價值的原始資料。
增強塑料在功能上與樹脂同等重要。增強材料主要包括無捻粗紗、連續氈以及各種形式的織物。對于無捻粗紗應檢測含水率、可燃物含量及線密度。對氈而言,除應檢測單位面積質量及粘接劑含量外,還應注意纖維分布不勻的問題。經過測定增強材料的含水率等對于分析某些工藝質量問題的原因是非常有用的。對填料來說,應選擇能滿足產品性能要求的粒徑,還應注意粒徑分布不宜過寬;對顏料而言,應特別注意其研磨分散的均勻性,否則會給制品帶來嚴重色差,還應留意其與樹脂的相容性以及對樹脂反應活性的影響。
(2)工藝線上的原材料
工藝線上的原料是指已配好的樹脂混合料及將要或正在轉化成產品的增強材料。在這一個控制點上主要著眼點仍應是樹脂性能。將各種成組分在攪拌機中混合,制成均一分散的樹脂混合料,混合過程中應防止溫度升高太多。在將樹脂從混合設備上移出之前應肉眼觀察填料的分散性與污染。纖維在樹脂槽中是否達到足夠的浸潤對拉擠來說是極其重要的,樹脂的粘度是決定能否足夠浸潤的最關鍵參數。對工藝中的連續原絲氈應經常檢查其寬度是否合適,使用太窄的氈時,部件表面會出現暴露的粗紗,還可能會出現其它的缺陷如樹脂局部富余、外觀難看等。使用過寬的氈時,由于它會為適應模腔而產生折疊,可能會引起增強層的定位無法控制。另外,由于氈必須打褶以進入模具,這樣在打褶的地方會增加模具的磨損。
(3)工藝參數控制
拉擠成型的主要工藝參數有模腔溫度、樹脂溫度、模腔壓力、固化速度、固化程度、牽引力和牽引速度等。其中首要的是模腔溫度。用于拉擠的樹脂體系對溫度都很敏感,模腔溫度的控制應十分嚴格。溫度低,樹脂不能固化。溫度過高時,膠液一入模就固化,使成型、牽引困難,嚴重時還會產生廢品甚至損壞設備。模腔溫度分布應兩端低,中間高。其次是模腔壓力。模腔壓力是由于樹脂粘性,制品與模腔壁間的摩擦力,材料受熱產生的體積膨脹以及部分材料受熱氣化產生的。因此,模腔壓力是制品在模腔內行為的一個綜合反應參數,一般模腔壓力在1. 7MPa--8. 6MPa之間。另一個重要參數是牽引速度,這是一個平衡固化程度和生產速度的參數。在保證固化度的條件下應盡可能提高牽引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