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屆中國國際風電復合材料高峰論壇(CWPC2018)于2018年3月30日上午在江蘇省阜寧縣天鵝湖大酒店隆重召開,來自海內外的200多個企業、600多余位風電行業、復材行業的精英參加了本屆盛會。上午的開幕式結束之后,高峰論壇分別設置了新材料、新技術專場,設計運維優化專場,新產品發布會專場,技術工藝創新專場,產業鏈對話專場等多個專場,呈現大量精彩內容。
產業鏈對話專場作為整個高峰論壇的壓軸大戲一直許多參會代表的期待,出席此次對話的嘉賓包括:主持人新疆金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金風集團總工兼海上業務單元總經理翟恩地,上緯國際投資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蔡朝陽,中材科技風電葉片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王欣,明陽智慧能源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總工程師賀小兵,龍源(北京)風電工程技術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張博,北京京能新能源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樊立云,中廣核新能源控股有限公司運維事業部副總經理周志剛,TPI復材構件(太倉)有限公司Stephen C. Nolet,四川東樹新材料有限公司總經理肖毅,東方電氣(天津)風電葉片工程有限公司黨支部書記吳海亮十位領導。
他們就行業目前最為關心的幾個問題展開了討論,站在各自的角度全方位的分析引得現場頻頻掌聲雷動,而翟恩地翟總的主持風格幽默風趣又不失專業性,也讓整場對話更加吸引人。下面就讓我們來一起回顧一下這些問題的現場討論結果:
主持人新疆金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金風集團總工兼海上業務單元總經理翟恩地
一、針對更加大型化的葉片與更加復雜的海上環境要做哪些技術創新,針對臺風等復雜的環境又有哪些新的設計研究。
(左起)賀小兵、蔡朝陽、肖毅
針對這個問題明陽智慧能源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總工程師賀小兵先生的看法是:可以通過設計、研發等手段在抗臺時保證葉片和主機的安全,在臺風到來時不光要考慮風速更要考慮風向和風速的變化,同時也要加強各種管理措施。
上緯國際投資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蔡朝陽先生作為臺灣海上風電發展極具話語性的代表,對此他也有自己的看法:從1895年發展到現在,臺灣風電所有入侵臺風的路徑有十幾種,我們在設計基礎的時候,當然要依據臺灣自己的測風臺,收集PCC,然后做一個分析,但分析結果出來之后我們也需要結合其他國家地區的經驗制定結果。沒有辦法設計PCC,就要做到在極端狀況下做到不斷的更新數據,同時設計葉片時葉片強度也是非常重要的內容。
四川東樹新材料有限公司總經理肖毅則認為,面對海上復雜環境必須要研究的幾個問題包括碳纖維和環氧樹脂的匹配性,材料方面環氧樹脂和碳纖維的界面結合,海上耐腐蝕問題以及波動性。只有兼顧這幾個問題的研究才能更好的應對復雜的海上風電環境。
二、目前葉片運維市場還存在標準不健全、人員短缺、市場競爭混亂等問題,尤其是海上風電的發展,對葉片運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保證海葉片25年的可靠性?如何提升海上葉片的維護性?
(左起)張博、周志剛、樊立云
龍源(北京)風電工程技術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張博對此認為:海上風電是運行環境非常復雜的情況,無論是海面、工礦、運行情況,中國的海上風電運行情況時間比較短,沒有歐洲的經驗豐富。所以想要提高葉片的生命周期,就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葉片設計,施工質量保障葉片達到設計的水平,進行周期化的運維檢修工作,評估運行壽命。
中廣核新能源控股有限公司運維事業部副總經理周志剛則談到氣候的變化是為海上運維帶來巨大挑戰的重要原因,隨著海上風電葉片越來越長,今后應當加強對葉片的智能加工和智慧運維,以此應對好挑戰。
北京京能新能源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樊立云認為:首先海上高腐蝕環境要求我們應對盡快制定好防腐的標準和要求,同時我們要從設計、選材和制造工藝上對海上風電的要求更高、更嚴苛,而作為運營商現在還應該著手建立海上分布式專業運維。
(左起)王欣、Stephen C. Nolet、吳海亮
中材科技風電葉片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王欣認為:在設計上要追求更高的可靠性,制造過程中要關注更多的細節;要有專業的運維團隊;要有更多更好的技術應用,例如工廠里的超聲設備、內窺鏡、無人機等等先進技術的應用。
三、隨著海上風電的發展,葉片的成本壓力也越來越大,海上6-10MW級風機大葉片如何才能安全降本增效?
外籍專家TPI復材構件(太倉)有限公司的Stephen C. Nolet先生對這個問題的看法是:雖然可以看到行業里存在一些問題,但問題也會帶來機會。我們需要提升效率,降低成本。希望供應商可以更高效,提升能力,達到交付時間的要求。另外,碳纖維作為當前國內外關注的重點,我們也需要采用一些措施從碳纖維上降低成本。
東方電氣(天津)風電葉片工程有限公司黨支部書記吳海亮對于葉片成本問題的看法是:首先隨著陸上風電技術的成熟,海上風電成本降低有一定基礎;同時成本不但要考慮風機葉片,更要考慮從設計到原材料、到試驗、再到前期掛機優化最后批量化這一系列周期性成本;同時要從設計上以更精準、更優化、更智能的手段降低成本。
四、這幾年,創新不斷出現在風電技術研發的話題當中,那未來3-5年亟待突破創新的葉片相關技術有哪些呢?
王欣總認為,未來葉片新的技術方向主要涉及以下方面:現在海上資源的風速還不是很理想,所以未來增風增效是很明顯的方向;葉片上碳纖維的應用從預浸料到灌注,一方面提高效率,另一方面綜合降低風機的綜合成本;整個氣動設計方面;出一些可靠性更高的方案等。
肖毅肖總認為創新對工藝的進步對成本的降低非常關鍵:我們在創新的時候,除了基體材料的嘗試,包括環氧樹脂、聚氨酯樹脂推進以外,碳纖維在其他行業應用比較早,但在風電應用起步比較晚。所以這里面的微觀機構和匹配也非常關鍵。
吳海亮書記認為葉片的發展還是朝著大功率、長葉片方向,另外,由于國家風火同價的壓力,在成本上會有更大的力度;并且因為我們在倡導“兩海”,包括海上海外。所以,要從以下方面做好關鍵的創新技術:設計層面降載降重,增工降噪;制造方面,走智能化的制造之路;從維護的角度,突破“智慧風場”“智能診斷技術”以及“在線監測”技術。
來自美國的Stephen C. Nolet先生則談到:自修補技術即催化劑技術和灌注技術很有意義。如果在表層出現裂紋有自修復系統,它可以自修復,未來應該有一些創新的技術可以減少我們面臨的挑戰。此外通過技術和材料可以幫助我們減少運維成本,也會有一些技術可以提高實時的負載測量。一方面,在設計上要非常精準;另一方面總需要經過一些失敗才能得到比較好的結果。
蔡朝陽董事長說:樹脂等材料的發展除了配額這些工藝原因之外,因為風火同價未來的創新條件也是很嚴峻的。但葉片材料不管是和碳纖維還是玻璃纖維結合的部分,都還有創新的空間。未來碳纖維應用在葉片方面也需要有很大的創新,例如葉片減重,最終是投資者對整個建制風機的成本,而不是用了碳纖維之后就會增加成本。它對減重或者運力的計算之后的成本降低應該是就整體而言,所以應該和工程方擬定方向,大家一起對海上風電整體投資成本的下降做一個方案。
五、近年來,風電市場國際化的進程不斷加快,很多企業也已經進行了海外市場的拓展,各位專家對海外市場的蓬勃發展又有哪些看法呢?
張博張總談到海外市場時認為當前還是面臨許多困難的:首先政策風險海外發展具有非常大的影響。其次是由于國內外情況的不同,融資和匯率風險也比較大。但海外必然是中國企業“走出去”的方向,所以在做好前提的風險規避情況下,大家如何抱團進行海外投資也是未來探討的方向,希望大家可以合作,無論制造業還是業主一起組團出去,走到“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把我們的技術、資金輸出出去。
周志剛周總則為大家分享了中廣核走出去的經驗之路:中廣核集團積極響應國家的號召在“一帶一路”上走得比較早,也走得比較好,在風電和光伏領域均取得了很大的成果。目前中廣核“一帶一路”在歐洲的裝機是800多萬;2017年為了更好的拓展海外市場,中廣核新能源一分為二,一部分是國內部分,一部分國外部分。未來中廣核的目標是在國外再造一個中廣核。
樊立云樊總談到:無論是“一帶一路”,還是為人類留下一片藍天,我覺得清潔能源在國外市場上,中國應該占有一席之地,而且大有可為。我們也正在談一些國外的項目。從中國的設計、制造和技術先進性來講,完全有和國外競爭的能力,我們何不在國外有自己的市場?在清潔能源方面,五湖四海皆兄弟,我們也要發揮作用。
最后賀小兵賀總也針對海外市場的問題談了自己的看法:一直在探索海外市場,而我們無論海上還是陸上風電的技術都非常完善,海外如何做大做強的問題,不管是主機商還是供應鏈,一直都是抱團“走出去”才能真正抵抗海外自政策風險、金融風險方面的影響。他認為,雖然最近美國對中國關稅的問題影響很大,但中國對海外市場指日可待。
最后,參與對話的各位嘉賓也對未來風電的發展獻上了自己的寄語,希望風電市場的未來將會乘風破浪,直達成功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