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慶市風電產業重點為風電開發、風力發電機整機、葉片三大產業,重點發展高端、高附加值的風力發電機和風機葉片,將建設多個20萬千瓦的風電場,構成一個百萬千瓦風電基地
大慶高端打造“大風車”
全市可供開發的風電資源總量在1700萬千瓦以上,目前我市風能年發電量達6.77億千瓦時,占全市發電總量的6.4%
肇源縣浩德鄉的草原上,一排排風力發電機上龐大的白色風葉迎風旋轉,33架銀色風機高聳在廣闊草原上,與道路、莊稼構成浩德鄉一道獨特的風景。
“別小看這小小風車,我們企業僅去年就發電1億千瓦時。”該鄉某風電企業負責人告訴記者。
浩德鄉只是我市風能發電的一個縮影。2013年我市風能發電量達6.77億千瓦時,占全市發電總量的6.4%。
風能,正在以其清潔、可再生的源源動能,站上了我市新能源產業的排頭。
1
我市風能蘊藏量全省西部最大
除石油資源、地熱資源外,豐富的風能資源也是我市重要的資源。
說到豐富,那么我市風能儲量到底有多少呢?
相關部門數據顯示,我市地處舉世聞名的敖古拉大風口,年有效風速持續時間長,年平均風速達3.8米/秒。中西部的林甸縣、杜爾伯特蒙古族自治縣、肇源縣的年平均風速在7米/秒以上,70米輪轂高度全年有效風速可利用7600小時以上,全市可供開發風電資源總量在1700萬千瓦以上,蘊藏量居全省西部最大,是黑龍江西部風電產業布局的重要區域,市場潛力巨大。
不僅資源蘊藏量大,大慶開發風電的地理和交通優勢也很明顯。
“大慶地勢開闊平坦,風能資源豐富的地方距離西部電網很近,開發成本和輸送成本比較低。同時,大慶雄厚的工業基礎也為風電產業鏈發展提供了保證。”相關部門工作人員說。
正因如此,我省才把我市作為風電開發的重要區域之一。
《黑龍江省千萬千瓦級風電基地規劃報告》顯示,黑龍江省已在西部地區規劃了5個百萬千瓦風電基地,其中有3個基地的部分區域處在大慶市境內,總容量達到460萬千瓦。
2
風電企業搶灘大慶風電開發
風能資源蘊藏量大、入網條件優越、地勢平坦……憑借這些優勢,我市不僅成為國內風電企業眼里的香餑餑,連國際風能巨頭也表達了進軍大慶的愿望。
第一個在我市“吃螃蟹”的瑞好風電,現在已經成為我市風電產業的典型代表。早在2008年,其一期工程就已投產并實現并網發電。
2010年,我市共設立50多基風資源測量塔,建成大慶瑞好和杜爾伯特蒙古族自治縣瑞豐兩個裝機容量共計10萬千瓦的風電場項目,并且都已實現并網發電。
如今,在大慶地區參與風電開發的投資商有本土風電開發商瑞好公司、大豐公司,外地開發商華能公司、大唐公司、龍源公司等。2013年大慶市風能發電量達6.77億千瓦時,占全市發電總量的6.4%。
我市高點站位、前瞻性地把光能、風能等新能源產業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同時出臺了系列法規、政策,積極有效地推進新能源產業的項目建設和企業發展。
目前,我市已經獲得風力發電場工程路條800多萬千瓦,已獲核準風電場工程項目共計29個、總裝機容量170萬千瓦。其中,已并網發電項目12個、裝機容量60萬千瓦,在建項目11個、裝機容量80萬千瓦,未開工項目6個、裝機容量30萬千瓦。
風電的快速發展,對大慶能源結構的優化調整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如今,看不見的風能資源,正在成為人們看得見的財富。
3
打造大慶百萬千瓦風電基地
從“搶風”到“棄風”,近幾年,國內風電開發商存在一些盲目行為,但這并沒有打亂我市發展風電的清晰思路。
2013年10月,市工信委牽頭完成了《大慶市風能產業鏈生成研究報告》,系統分析了國內外特別是我市風能產業發展現狀及特點,確定了風電開發、風力發電機和葉片三大重點產業鏈,明確了一批重點項目和招商目標,再次明確了我市風能發展的方向。
我市風電產業將以大慶高新區主體區為大慶風能產業核心,重點發展高端高附加值的風力發電機和風機葉片。在林甸、杜爾伯特、肇州、肇源、大同分別建設一個20萬千瓦的風電場,構成一個百萬千瓦風電基地。
“我市風電走‘先引進后自主研發’的道路,政府主導風電規劃與開發前期工作,并協調電力接網等環節,企業使用本地生產的風力發電機,推動風電上游產業發展。”我市相關部門工作人員說。